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施今墨便开始倡导西医辨病,中医辨证,首次开辟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ZT

来源: xuxinxuexi888 2015-02-09 13:00: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784 bytes)

来源:北京晚报

他曾为末代皇帝溥仪开过药方,他曾应邀为孙中山进行过会诊,他曾出诊西安为杨虎城将军治愈过疾病,而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曾任过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他,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京华的京城四大名医

之一——施今墨先生。

昨天,是名医施今墨逝世40周年的日子。来自各地的医学专家、施今墨的亲传弟子等300余人齐聚北京,开展施今墨学术思想研讨,纪念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京城名医。

向周总理建议

“中西医结合”

作为临床家,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施今墨便开始倡导西医辨病,中医辨证,首次开辟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而在当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怪论”吓坏了不少固守传统的人,更被一些人视为“异端”,认为极不可取。

谈到父亲中西医结合的创新理念,施今墨的儿子施小墨先生称“自己也是受益者之一”。别看父亲施今墨是中医名家,但是儿子最初学医时,在父亲的引导下,却选择的是西医专业。

施小墨先生说,当初父亲劝说自己,解剖学一类的西医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到学校系统地学习才能掌握,而中医却是可以家传的。中医最大的问题是太宏观、太笼统,比如胃病,中医只有胃脘痛这么一个病名;而西医则有胃溃疡、囊肿、浅表性胃炎等很多种病名。学习了西医之后,就可以用先进的医学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就像对肺炎的治疗,西医就可以通过验白血球、量体温等很快得出诊断结论。有了家传的中医知识,只是一条腿走路,如果再学好了西医,就可以变成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1953年春,施今墨先生应周恩来总理之邀,谈中医的发展问题。施今墨在总理面前提出,中医要发展就要革新,建议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成立中医科学 研究院、中医学院、中医医院,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提高中医的社会地位。周总理当场表示,在新中国中医一定要有大的发展,中医不但在国内要占有地位,还要推 广到外国去,让西方知道中医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此外,施今墨先生还重视“气血”,提出了“十纲辨证”的新观点,发展了中医传统的“八 纲辨证”理论。他崇尚脾胃学说,创用健脾法治疗现代医学中代谢障碍性疾病;用药时善于两药合用,取意阴阳、气血、脏腑、寒热、升降的协调,意在协同以增加 功效,世称“施氏药对”,常用者约有300余组,是施今墨先生临床独到之处。

数百弟子

均成泰斗级人物

作为教育家,施今墨先生于1932年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摸索出“理论与临床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医德与医术结合”等中医教学的三大特色。在 课程设置方面,中医的课程占了70%的比例。此外,他还史无前例地首次在中医学校中特别开设了30%的西医课程。中医课程以中医理论为主,教《内经》、《伤寒》、《金匮》、《难经》、《温病条辨》等中医著作;而西医课程则以西医基础理论为主,设置了生理、病理、解剖、药理等课程。一直到现在,各大中医院校开设的课程中,仍然保留了相当比例的西医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1937年,施今墨为学员定制了“医戒十二条”,要求医生要“以救人为本务”、“治疗人之疾病,解除人之痛苦”。这十二条医戒,至今对于医德医风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北国医学院是由传统“师带徒”模式走向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崭新一页,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高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在施今墨办学的十几年中,共办16期,毕业学生600余人,再加上入室弟子近百人,现在都是中医界的泰斗级人物。

施门秘药

畅销同仁堂

作为改革家,施今墨率先将自己的验方制成中成药,并用西医病名来命名中药,深受百姓欢迎。

为了让自己的医学成果造福更多的百姓,在1959年庆祝国庆10周年的一次中医中药展览会上,施今墨献出了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变、肝脾肿大、气管炎等十大验方,均被国家收藏。根据这些验方炮制成的中成药“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气管炎丸”畅销海内外。

如今,在同仁堂的大小药店内,根据施今墨的验方炮制而成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和“皮肤病血毒丸”仍然是同仁堂的畅销首选品种,两种药的年销售总额可以达到5000万元以上。

“抗老延年药”

千呼万唤终面世

如今,人们对于“亚健康”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但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施今墨便超前地开始了对“过早衰老”和“亚健康”的研究。施今墨发现,人 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时,虽然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衰老是人体系统整体机能的退行性病变;针对多数早衰,西医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 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方法则可取得明显的疗效。抗老返青,必须采取如农业追肥的方式,补养自身的机能,主要在补固精气,保护脏腑。只要精气不散,脏腑不损, 天年未尽,便无死理,即使生机已尽,也可无病而逝。

最终,他经过遣药组方,采用珍珠、首乌、人参黄精、冬虫草、鹿筋海参、淡菜、鱼肚、银耳三七、核、桑葚、黑豆芝麻等共70余味珍贵的中药,制成了益肾强身丸防衰益寿丸两种可以干预多种老化相关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药丸。

药丸制成后,施今墨又自费配制出一批丸药,由何香凝、朱蕴山、王季范、李根源、熊瑾玎、仇鳌、张钫、冯友兰、孙伏园等10余位自己身边的好朋友组成了“试验组”,试吃新药。大家服用半年后,一致反映精力充沛,睡眠安稳,食欲好转,二便通畅。除个别人有偏热上火的感觉外,没有任何副作用。

1959年,恰逢国庆10周年,施今墨将益肾强身丸和防衰益寿丸作为“国庆献礼”,献给毛主席服用。

但是,由于原材料成本较高、生产工艺复杂,随即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客观原因,施今墨想要将这种抗老延年的新药推广到寻常百姓家的愿望却迟迟未能实现。

1969年,施今墨先生重病中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自愿将遗体献给医学事业的中医学家。

一直到1985年,施今墨去世十余年后,施家将“益肾强身丸”及“防衰益寿丸”药方献出,同仁堂开始正式研制并准备生产这种抗老延年药。

2004年,为了便于服用和携带,同仁堂将施今墨当初研发时制作的大蜜丸,改成了小颗粒的水蜜丸,并开始在同仁堂的药店中销售这种过去只有一些知名人士 才能服用的抗老延年药。虽然由于生产工序复杂,药品的产量还不是很大,但是每年的销售额都在成倍增长,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左右。前不久, 甚至还出现了脱销的情况,有些顾客预订后,往往需要几个月才能拿到自己购买的药品。

本报记者张楠文并图 J204

施今墨生平传略

施今墨(1881—1969),祖籍浙江省萧山县。施今墨年幼时,母亲体弱多病,失于得力治疗,几乎延误生命。施今墨遂萌发学医治病的志向,立志治病救 人,济世安民。1894年施今墨13岁时,正式拜他的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为师,学习中医。7年之后,施今墨已经精通中医理论,可以独立行医。

1925年,施今墨曾应国民政府之邀为病重的孙中山会诊,并担任冯玉祥部队的医学顾问。

1929年,国民党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岩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立即引起全国中医药界的极大愤怒和强烈反对,施今墨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积极斗争,最终迫使国民党当局收回成命。

1932年施今墨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该学院自成立至1949年北平解放,历时17年,共招生16班,入学636人,毕业347人。毕业生日 后大都成为名医、专家、教授。施今墨还在北京、上海、山西、察哈尔等地先后协商或资助创办中医学院、讲习所、函授班、研究班等,多渠道培养中医人才。

施今墨倡导中西医会通,1920年曾在北平和平门内西养马营创设中西医院,使用西医诊疗仪器,进行中医辨证。1922年在马蜂桥创设中医疗养院,有病床 20余张,开我国中医设置病房之先河。1924年在自己的诊所开始使用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并设立化验室。施今墨和西医孟昭威教授发起、创办了“中国 医药学会”,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施今墨不顾年事已高,先后在北京邮电医院、平安医院、协和医院、儿童医院以及铁路医院等多家医院的门诊应诊。1957年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

1969年8月22日,88岁高龄的施今墨在北京病逝。施今墨病危期间,口述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关于中医工作的建议”呈送给毛泽东、周恩来。


本报记者:张楠
 

所有跟帖: 

这才是一代大师的典范,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学科; 而不是因循守旧,错了也不承认,还要一直坚持走到底。 -xuxinxuexi888- 给 xuxinxuexi888 发送悄悄话 xuxinxuexi8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05:56

“有了家传的中医知识,只是一条腿走路,如果再学好了西医,就可以变成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xuxinxuexi888- 给 xuxinxuexi888 发送悄悄话 xuxinxuexi8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06:55

+1 -tantema- 给 tantema 发送悄悄话 tantema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10:55

原来“中西医结合”是施金墨首先提倡的,曾经以为是老毛的原倡。现在国内很多三甲医院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科”。历史之必然。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30:45

我也没有想到,在三十年代就能这样做,有这样的思想,不愧是一代宗师。 -xuxinxuexi888- 给 xuxinxuexi888 发送悄悄话 xuxinxuexi8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4:14:33

十几年前找施金墨儿子施小墨看过病。贵啊贵!效果嘛,就不说了 -欣心妈妈- 给 欣心妈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48:56

哎,不知道啊!早认识你好了 -欣心妈妈- 给 欣心妈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57:46

问题是就是不知道谁医术好啊!只好冲名家去了。谁知名家会传婿不传子呢!:) -欣心妈妈- 给 欣心妈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4:10:06

真正的医圣中医施今墨辨中医学院在那時就知道要30%的西医70%的中医。 -小团员- 给 小团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0/2015 postreply 04:03: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