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普斯获8金的饮食秘诀

来源: 鼻子红了 2014-10-06 17:25:3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00 bytes)
回答: 怎样活的没有病痛而又100岁鼻子红了2014-10-06 17:17:51
许多人认为,吃肉才能有体力,身体才能强壮。运动员更多以肉食为主,烤肉、牛排、烧鸡一定是家常便饭。

菲尔普斯获8金的饮食秘诀(图、文)

获8块金牌的他都吃什么?

可惜,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有人收集了一些运动员的食谱,食谱表明,大部分运动员的食谱清淡少油,不但没有猪肉,而且做菜也没有多放油,另外,很多项目的运动员需要吃大量的淀粉类主食。

据有关资料,许多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往往要提前十天就开始戒肉食,开始素食,以吃植物性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为主,可适量吃蛋和奶。这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谷物(也包括豆类、薯类等)中的碳水化合物供能迅速,耗氧量小,分解彻底,它可以迅速产生能量提高人的体力和耐力;而且,肉食中的脂肪供能缓慢、需氧量大、代谢不彻底时产生的“垃圾”较多。同时,由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量大,会产生许多乳酸,若吃肉食过多,代谢后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人就更不易恢复体能,会影响比赛水平的发挥。

因此,要进行各种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用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比用动物肉食中的脂肪供能要有利得多,运动员吃肉少、吃淀粉类食物(谷物、豆类、薯类)多就可以理解了。

早在古罗马时期,角斗士被称为“嚼大麦者”,就是因为他们以大麦为主要食物。只有这样,才能有充足的力气,不易被打败。难怪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有20%以上的运动员,是素食主义者。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菲尔普斯的食谱。

根据《纽约邮报》,在创出世界纪录,本次奥运会上勇夺八块金牌的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的日常标准食谱如下(图1-3):


菲尔普斯获8金的饮食秘诀(图、文)
1
  早餐:3个加奶酪、煎蛋、生菜、番茄、炸洋葱圈、蛋黄酱的的三明治,1份加了5个鸡蛋的煎蛋卷,3片抹了糖的法式吐司(煎面包片),3个巧克力薄饼,1碗粗燕麦玉米粥;
1盘蔬菜沙拉;
2杯咖啡。

菲尔普斯获8金的饮食秘诀(图、文)
2
  中餐:1磅(454克)含有西红柿等的营养强化意大利面(通心粉),2个大号抹蛋黄酱、奶酪的三明治;
4瓶含1000卡路里热量的运动饮料。

菲尔普斯获8金的饮食秘诀(图、文)
3
  晚餐:1磅(454克)意大利面,1张大号有西红柿和奶酪等的比萨饼;
4瓶含1000卡路里热量的运动饮料。

显然,菲尔普斯早饭吃得很好,甚至要好于午饭和晚饭。

值得注意的是,菲尔普斯的饮食中,几乎没有肉食,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统统没有。动物类食物只是蛋和奶,是为补充蛋白质;以富含碳水化合物(淀粉)的植物性食物为主,能量供应能保证;谷物和蔬菜占了绝大多数,食物的酸碱性搭配适宜,中性略偏碱,容易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外,其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十分充足。

运动营养专家认为,只有这样科学配餐,才有助于菲尔普斯快速恢复体力,出好成绩。

中国男足连小组都未出线,难道是因为中国男足运动员肉食吃得太多了?

PS:菲尔普斯的饮食,是较为典型的地中海式饮食,被国际医学界认为是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抵御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

所有跟帖: 

查到了英文原文。这个推崇素食的文章,有意漏掉了菲尔普斯一天里吃的荤食。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299 bytes) () 10/06/2014 postreply 18:15:22

Nice job!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6/2014 postreply 18:57:37

好!我只记得08年的一篇报道,直接就搜菲尔普斯素食,找出这篇作为补充。其实中文也有很多没漏掉他吃肉的。谢谢! -鼻子红了- 给 鼻子红了 发送悄悄话 鼻子红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6/2014 postreply 19:39:13

男足踢的臭,其实也不全怪他们。小时候吃的不行,肌肉没劲,等青春期以后再吃肉喝奶有点晚。 -爱吃肉的胖子- 给 爱吃肉的胖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6/2014 postreply 23:25: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