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拔罐的后果吗?(转载)

来源: 加州花坊 2014-06-15 21:06: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264 bytes)

 


2014-06-16 冷笑话精选                                      









本文导读:许多人对于拔罐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拔罐后留下的印记是一种语言,传达人体的疾病所在。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湿重


紫红、暗红 ——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 ——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 ——说明快痊愈


1。如果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更多养生内容关注中医养生堂微信号:zyyst99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体内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0。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11。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12。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3。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证。


14。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证。


15。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防闲时多刮刮背,疏通经络。


附:拔火罐的介绍


拔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注意事项: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出水泡:


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


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去医院找医生处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