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请看健康坛花椒医生和TBz有关食物酸碱论的帖:

来源: 闽姑 2009-06-08 12:25: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393 bytes)

为健康,不是为我自己辩护.请看花椒医生有关食物酸碱论的帖和TBz的转贴.
我还是那句话:相信与否是个人的抉择,闽姑无强迫别人相信或拨乱反正之意。只有转帖和等待最新、最完备的科学解答。

1.标题:一个颠覆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常识的理论。
来源: 花椒 于 09-01-28 08:16:23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health&MsgID=166667

又一个把食物化分为酸性和碱性的帖子置顶了。

现在的人们把食物划分为酸性或碱性成了一种时尚。只要有人把食物划分为酸碱的帖子,就会大受青睐。这写帖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对于所有的疑问一律回答说“代谢以后变碱性”。

现代生物化学对于代谢已经研究的相当的透彻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质都有很清晰的代谢路线。比如说葡萄糖的代谢:
葡萄糖进入细胞被磷酸化成葡萄糖-6-磷酸,再被酶转化成果糖-6-磷酸,然后是果糖-1,6-二磷酸,经过若干步降解变成丙酮酸,再变成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酸循环,这当中又有柠檬酸,草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輔酶A,琥珀酸, 延胡索酸,蘋果酸的一串循环。葡萄糖如果不被降解可以被用来合成糖原。其降解产物丙酮酸又可以和乳酸一起在肝脏里被合成为 葡萄糖。在这个代谢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有水的产生,也有高能磷酸键的产生。废物被排出体外,能量被利用。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把葡萄糖算作是强酸性食物而把柠檬酸却算作是强碱性食物呢?它们在细胞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你们以后也学的敬业一点。别光说代谢以后是碱性的。说说代谢以后的哪种物质是碱性的。拜托请不要再用二氧化碳的例子了。没错,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被排出体外的化,其结果是使体液变碱性。但是所有的含碳有机物的最终代谢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2.酸性体质,百病之源?(ZT)
来源: TBz 于 08-11-23 16:26:27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health_best&MsgID=1691


近段时间,“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等词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很多媒体把它们和亚健康、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联系起来,说体质“变酸”是百病之源,宣称“70%的中国人是酸性体质”、“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
  一时间,“酸性体质”引起不少人的恐慌和担忧,大家纷纷寻找趋“碱”的途径。那么,人体的酸碱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弃酸保碱”是不是就真的能治病呢?
 
  骇人听闻的“人体酸化”论

  一些介绍“酸碱体质”的文章指出,人体血液的pH值(表示酸碱度的数值,从0~14,数字越大表示碱性越强,数字越小酸性越强,pH值为7时即为中性)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体血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即“酸性体质”者。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变,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

  文章进一步指出,当血液的pH值低于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7~6.8,人就会死亡!

  文章还引用某日本专家的话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堆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相对于健康体质的人来说,酸性体质的人细胞代谢功能比较差。早期,无论是什么年龄段,会有腰酸腿疼、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一旦酸性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症、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血脂异常等。另外,酸性体质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对女性来说,酸性体质是美容的大敌。

  由此看来,从失眠、记忆力减退到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再到女性的容貌、孩子的智力,都与“酸碱体质”密切相关,您还能对此无动于衷吗?

  但是,如果您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人体“酸碱体质”本是一个医学问题,可是宣扬这种学说的媒体并不是专业的医学媒体。同时,除了一些难以查证的所谓国外“专家”,并没有任何有资历的国内医学专家站出来肯定这些说法。那么,“酸碱体质说”何以大行其道呢?

  谁在鼓吹“酸碱体质说”

  记者调查发现,“酸碱体质说”鼓吹者往往打出“酸性体质,百病之源”的大旗,声称“酸性体质者极易疲劳,酸性体质易导致多种体内结石,易引发多种肿瘤和癌症,易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易导致多种过敏症,易感冒,导致糖尿病、肥胖、口臭,还会使肌肉皮肤松弛、易出现皱纹、易出现皮肤感染、导致治愈速度慢、易留疤痕”,甚至还说“体液过酸会导致出生儿童性别比例失调,酸性体质易生女孩!”如此种种,给公众造成“酸性体质”竟这般可怕的印象!并引导人们设法避免“体质酸化”,向“碱性体质”靠拢。而后,向人们提供“解决之道”——那就是服用他们提供的“系列碱性食品”。

  这类产品名目繁多,且均宣称能给予体质酸化的人群以有效碱性食物的强化,遏制体液酸化的继续,达到人体酸碱平衡。

  可见,鼓吹“酸碱体质说”,强调所谓体质酸化的危害,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让人们认同“酸碱体质”理论之后,购买他们的“碱性食品”!

  “酸碱”自己测?

  伴随着所谓“酸性体质”有害之说,一些媒体趁机推出“酸碱体质自测”的方法。简言之,这些方法无外乎两类,一是通过填写一些选项(例如是不是有失眠、便秘、口臭,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是不是容易感冒、牙龈出血等)来“评分”,二是用做实验的pH试纸来测定尿液、唾液的酸碱度,进而推知血液的酸碱度。记者在一份报纸上找到一份测试卷,试着做了一下,结果“不幸”被列入“酸性人群”,需要补充碱性食品。

  当你一旦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补充碱性食品的时候,“重点”就又落到推销各种保健食品上。比如,有来自新疆某长寿之乡的××碱性口服液,标价198元一盒,宣称采用一种碱性红土地上生长的高营养碱性植物,通过高科技的低温技术萃取而成,对酸性体质起到调和作用,7天可使身体达到弱碱性。

  还有号称“碱性食品之王”的某“酸碱平粉剂”,家庭做饭按5%~8%的比例加到主食和汤菜中,即可使全家人都保证弱碱性体质,达到健康长寿。另外,诸如什么麦绿素胶囊、碱性水饮水机,各种“碱性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看来,一手将“酸碱体质说”炒热的正是经营碱性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商。他们看准了其中的巨大商机,才把“酸碱平衡”说得神乎其神。

  可是,记者查阅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后发现,目前国家允许申报的保健食品功能共有27项,包括辅助降压降糖、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减肥、通便等,没有一项涉及“酸碱平衡”。也就是说,国家并不认可保健食品的这种功能。

  难道是国家的相关规定“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人体的酸碱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命的存在需要适宜的外界环境,就像要保持特定的体温一样,人体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酸碱度。机体的组织、细胞必须处于具有适宜的酸碱度的体液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血液变酸没那么容易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璧云告诉记者,人体酸碱度其实并不神秘,血液适宜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为7.35~7.45,是一个变动范围很窄的弱碱性环境(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0.1pH单位)。这种pH值恒定的现象,叫做人体的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保障人体健康、保持生命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人体的酸碱平衡绝不像一些文章介绍的那样,会随饮食、生活习惯等大幅变动。一旦血液的pH值偏离7.35~7.45的范围,即称为“酸中毒”或“碱中毒”,在医学领域根本就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这一说法。

  实际上,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在一般情况下是保持恒定的。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智能机器,凡是正常的人体都有极其强大的自行调节功能。具体来讲,人体可以通过血液中酸碱性物质的相互转化、肺的调节、肾的调节以及细胞内外的离子转移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以肺的调节为例,当体内处于过酸或酸中毒时,体液中氢离子(H+)和二氧化碳(CO2)过多,人体对此有相应的感受器,一旦“探测”到血液过酸,大脑就会“命令”呼吸加深加快,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加,纠正过酸或酸中毒。相反,当体内处于过碱或碱中毒时,则引起呼吸变慢、变浅,二氧化碳从肺排出减少,纠正过碱或碱中毒。

  可见,除非发生严重疾病导致以上四个调节系统“失灵”,血液的酸碱度都不会偏离正常值,说70%的中国人是酸性体质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碱性体质”一定有益吗?

  一些媒体称,“某某保健食品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使酸性体质变为碱性体质”。并且大谈“碱性体质”对人体是如何如何有利。那么“碱性体质”就一定对人有益吗?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教授陈文明介绍说,当人患碱血症时,人体会出现肌肉松弛无力或迟缓性麻痹,甚至引发呼吸肌麻痹;还可引起包括心室颤动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并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出现低钾血症性肾病;由于低钾血症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和作用减弱,人体还会出现高血糖症。

  这些还只是碱血症中的主要表现,还有许多其他异常。所以,一些商家大卖其所谓的“碱性食品”,其理论基础就是错的,不足为信。

  血液酸碱能否自测

  说“酸碱体质”没有科学依据,可能还有人不服气,“明明我用pH试纸测出来确实是偏酸了啊!”

  其实,这种所谓自测血液pH值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周恩超博士告诉记者,现在一些用pH试纸测血液酸碱度的方法,无非是通过测定尿液的pH值来推知血液的酸碱度。但是肾脏是调节人体酸碱度的器官之一,当酸碱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把多余的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去,把不足的部分保留下来。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如果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尿液中排泄的酸性物质就多;如果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少,尿液中排泄的酸性物质就少。

  可见,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泌尿系统就像是人体的下水道,如果说尿呈酸性,就可以推出血液也呈酸性,那就好比我们闻到下水道的水很臭,就推出我们用的自来水也很臭一样,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同样,失眠、肥胖、便秘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更不能因此得出血液偏酸偏碱的结论。实际上,测定血液酸碱度不是自己在家就能做的,医学上要求抽动脉血,还要完全隔绝空气,一般人家里显然没这个条件。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酸碱体质说”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正是因为人们将疾病与人体酸碱度联系在一起。

  身体感到疲乏、腰腿酸痛、代谢失常、记忆力衰退等,可能暗示身体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其原因纷繁复杂,并不能因此断定就是由所谓的“酸性体质”引起。更未见有确凿的研究能证实,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与人体血液酸碱程度有关,当然,“85%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这样的说法更是不负责任。

  针对现在有人将糖尿病、肾结石、痛风的发病原因归结于所谓的“酸性体质”,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教授陈文明指出,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以糖尿病为例,有些患者由于治疗不力,血液中葡萄糖太高,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出现大量的酮体(如丙酮酸)。这些物质呈酸性,在体内大量聚集,超出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后,就会产生酸中毒。也就是说,是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而导致了血液变酸,而非“酸性体质”引发了糖尿病。而肾结石、痛风则是由于机体本身的代谢紊乱,使得尿酸在体内大量聚集,出现了痛风和结石。同样,也是先有机体本身的代谢紊乱,才出现体液变酸。

  可见,虽然酸碱度在人体内确实存在,但并不像现在某些宣传所说的那么“玄”,除非某些急重症或特定疾病,一般人体液的酸碱度都在正常范围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酸碱体质”的一些炒作而杞人忧天。

  饮食调不了血液酸碱度

  在“酸碱体质”的宣传中,都把选择食物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认为通过进食较多的碱性食品,就可以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璧云指出,“酸碱体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完全可以保证血液酸碱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而通过饮食并不能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性,任何食品,既不能引起机体酸碱平衡的失调,也不能将体内生成的酸性物质转化为碱性物质。而且,过多摄入碱性物质,将降低胃液酸性,降低胃液杀菌和刺激胃蛋白酶分泌等功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大量摄入蔬菜、水果,而摄入糖、脂肪、蛋白质过少,不仅可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将导致机体脂肪分解,反而会使酸性物质生成增多,甚至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博士也提醒说,就像要保证饮食中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的均衡一样,在日常饮食中,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持酸碱食物的平衡。当然这并不是为了维持所谓的“碱性体质”,而是从人体的代谢以及营养摄入均衡来考虑的。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看看酸碱食物两大阵营,就会发现,保持食物的酸碱平衡与营养专家长期倡导的平衡膳食原则并无冲突,只要做到了肉、蛋、奶与主食、粗粮、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也就兼顾了饮食的酸碱平衡,没有必要刻意再补充碱性食品或专门的保健食品。

  (家庭医药)
http://www.wzwb.com.cn/system/2007/06/15/100331107.shtml

谢谢耐心阅读! 祝各位健康、快乐!

所有跟帖: 

有道理,赞一个。南京之友对酸性,碱性食品很有研究, -KKAA621- 给 KKAA621 发送悄悄话 KKAA621 的博客首页 (40 bytes) () 06/08/2009 postreply 13:24:33

为健康,俺说了,俺什么也不是,只是个4人宿舍管理员,第一篇对俺来说也太难了,只能等[闽姑] -宿舍管理员- 给 宿舍管理员 发送悄悄话 (650 bytes) () 06/08/2009 postreply 13:43:02

回复:为健康,俺说了,俺什么也不是,只是个4人宿舍管理员,第一篇对俺来说也太难了,只能等[闽姑] -西府来子- 给 西府来子 发送悄悄话 西府来子 的博客首页 (279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9:54:21

谢谢“南京才子”的赞誉,我每天搜寻许多最新的健康知识,来不及》》 -西府来子- 给 西府来子 发送悄悄话 西府来子 的博客首页 (12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08:27: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