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酸碱平衡论不科学(ZT)

来源: 闽姑 2009-06-05 14:20: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97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闽姑 ] 在 2009-06-23 23:44:1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食物酸碱平衡论不科学
http://www.gdvnet.com/blog/webblog/archive/13306.aspx

         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分类的根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在食物矿物素含量的测定中使用很多。另外,测定食物的灰分还可用来判断一些谷类食物的加工精度。

        在近年的一些科普文章中,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主张“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并且特别强调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宣传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值得提倡。

        首先,食物灰分是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与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性质是不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其次,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适应膳食的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 ph 值恒定保持在 7.35 ~ 7.45 的范围,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在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时,才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食物酸碱平衡论”还宣传“谷类、肉类、鱼和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实际上,蔬菜和水果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它们产生能量低,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以及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按照“酸碱平衡论”,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那么每天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显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都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措施。按照“食物酸碱平衡论”,将鱼、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将使广大居民在选择食物时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上述食物都是人体能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缺少了这些食物,就必然造成居民营养素摄入不足或缺乏,如此则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成人的营养状况将无从保证。

  近年来,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文章很多,但诸如“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的宣传,却在误导居民健康饮食。

资料来源:健康报

附:专家释疑:
http://health.sohu.com/20090223/n262408339.shtml

1. 世界上到底有无“酸人”(酸性体质):
         对于酸碱性体质的说法,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孙伟教授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这些词。

  孙伟教授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是偏碱性的,之所以这么稳定,原因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在体内缓冲系统调节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就是,体内酸多了,有碱性物质来中和;碱多了,又有酸性物质来中和。而肺调节,就是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人会加快呼吸,将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则呼吸变缓。肾脏也很重要,它能吸收碱性的碳酸氢盐,并排泌酸性产物。

     人体的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变酸”,只有当以上三大调节系统出了问题,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才会被打乱,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孙伟教授说,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值低于7.35,就属于“酸中毒”,而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酸中毒”主要有一过性和长期性两种,一过性酸中毒可以迅速恢复,比如暂时性呼吸道梗阻,机体产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偏酸;长期性酸中毒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肾小管酸中毒,多由药物、风湿免疫疾病、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二是肾功能受损,导致体内的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如果血液偏酸,要立刻就医,光通过饮食、休息自我调节是不可能缓解的。

  人体出现酸碱不平衡的状态,通常是患病所致,例如在快速减肥或罹患糖尿病时,人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多,甚至出现酸中毒。

  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

2. 小便的酸碱度与血液的酸碱度不是一回事:

  之所以酸性体质在这些年被频繁提起,这可能跟临床上酸中毒疾病较常见有关。孙伟教授说,人体酸碱平衡紊乱有四种: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其中前两者较多见。就酸中毒的治疗来说,首先要从“治本”着手——由尿毒症引起的,需要透析;由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岛素。根本不能靠吃“碱性食物”来解决。

  而且,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适应膳食的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保持在7.35-7.45的范围,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

  网上还有“通过测尿液的pH值来判断体内酸碱度”的说法。孙伟教授说,人的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碱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酸碱度。尿液酸碱度是与饮食相关,吃肉蛋奶时,尿液会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会相对偏碱一些。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并且,血液酸碱度不是自己在家能做的。医学上要求抽动脉血,还要完全隔绝空气,家里显然没这个条件。

3. 肿瘤患者是酸性体质乃因果倒置: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性体质论”中很吸引眼球的一点,60多岁的陈女士就非常信奉。

  为了防止得上肿瘤,有一天,陈女士专门让女儿到网上查找酸性比较强的食物有哪些。在女儿查到的食物清单中,她惊奇地发现,我们常吃的鸡、鸭、鱼、肉、蛋、米、面、油、糖、酒等都属于酸性食物。这下子陈女士可就犯了难,不吃鸡、鸭、鱼、肉、蛋她倒是能做到,但米、面、油这些都是日常饮食中最基本的食物,不吃这些,还能吃啥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李苏宜说,这样的担忧没必要。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目前公认的致癌因素不少,“但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而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所致的,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不是一个酸性食物或者碱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酸碱性体质论”中有种说法,癌症患者100%是酸性体质。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专家认为,不是酸性体质导致了癌症,而是癌症病人在治疗中服用了某种药物导致了酸中毒,是代谢出了问题。

4. 长寿是吃碱性食物吃出来的?

  老许也对“人体酸碱平衡”理论中的一些说法想不明白,如果按照酸碱体质的说法,常吃碱性食物长寿,但在盛产寿星的新疆,那里老人的饮食以肉和馕为主,蔬菜摄入不多,还喜欢喝白酒,肉和酒都算酸性的,这似乎跟长寿和健康的规律相悖啊。

  “其实,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有规律的生活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新疆的百岁老人大多生活在农村,那里空气质量较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压力较轻。最关键的是老人都会自我调节,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相关专家分析,他们的长寿好像和常吃碱性食物的理论沾不上边。

5. 控制酸碱度就能决定生男生女?

  如今,关于酸碱性体质的话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健康的范畴,而且延伸到了生育的领域。结婚两年的吴女士,正准备要孩子。朋友告诉她,网上有种说法,多吃碱性的食物容易生儿子,多吃酸性的食物容易生女儿。难道通过饮食可以轻松实现生男生女的愿望?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南京地区的几位妇产科专家、生殖领域的专家,几位专家认为,在碱性环境中含Y染色体的精子比较活跃,易优先受精而生男,在酸性环境下含X染色体的精子易优先受精而生女,从理论上来讲,这个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想通过饮食来改变人体酸碱度以影响胎儿性别,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有人仅凭味道来确定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认识。比如醋和苹果虽酸,却是碱性食物。正确的说法是,凡经消化吸收代谢后以产生钾、钠、钙、镁等阳离子为主的属于碱性食物,而产生磷、氯、硫等阴离子为主的食物属于酸性食物。有些味道颇酸的水果,如柠檬、柑橘、杨桃等,进入人体后经代谢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体外,剩下的阳离子便占据优势,故仍属碱性食物。而吃起来并无酸味的肉、鱼、蛋、米和面,经人体代谢后产生的阴离子较多,却属于酸性食物。

  关键问题是,我们所吃的食物并不会轻易改变人体的酸碱度。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体内的酸碱度是相当恒定的,因为体内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缓冲物质,像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质等,它们可以防止体内酸碱度发生急剧变化,使身体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同时机体还能通过肺、肾等脏器进行调节,以保持人体生理需要的pH值。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要知道,任何食物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胃,然后才是肠。在这样的缓冲机制下,任何食物在胃里都呈酸性,到了肠里就都变成碱性的了。

  因此,试图通过饮食来改变体内的酸碱度是不可能的,利用调节饮食的酸碱度来人为决定生男生女的想法更是不切实际的。

6.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并非因为属于碱性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作出了澄清:“"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酸性碱性食物说,是脱离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来说事的,缺少了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同时也是缺少科学证据。正常人体具有很强的电解质调节功能,包括人体的呼吸、肾脏等系统,可以把身体恒定在一定范围,而不是靠碱性食物来中和的。”袁宝君如是说。





音乐:口哨---红萝卜Carrot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关于“排毒”问题答记者问
  • 莫扎特《安魂曲》第七部分:Lacrimosa 纪念6.4二十周年
  • 【精品转载】为情而来,为情而去:永远的浪漫传奇(纪念作家三毛)
  • 咨询医生一个问题,很担心:乳头有清水挤出来
  • “达菲”是怎么炼成的(ZT)
  • 所有跟帖: 

    明天要上班,恕我星期一才能回帖.同意的专家请帮忙答帖!各位周末愉快! -闽姑- 给 闽姑 发送悄悄话 闽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5/2009 postreply 14:24:23

    谢谢好贴。科普和打假任重道远。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42 bytes) () 06/05/2009 postreply 14:42:25

    食物到底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现在所知太少.双方都太早下结论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5/2009 postreply 15:00:45

    这个理论现在至少是不完备的,不准确的,漏洞百出的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116 bytes) () 06/05/2009 postreply 16:13:39

    英语的theory和中文理论不是对应的.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6/2009 postreply 10:08:50

    回复:食物酸碱平衡论不科学(ZT) -RRR666- 给 RRR666 发送悄悄话 (10 bytes) () 06/05/2009 postreply 16:44:44

    支持 -jaydad- 给 jaydad 发送悄悄话 jayda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5/2009 postreply 17:49:30

    谢谢!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都给搞晕了。 -AnitaM- 给 AnitaM 发送悄悄话 Anita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6/2009 postreply 03:09:39

    回复:所以就只好吃胡萝卜 :) -biol1- 给 biol1 发送悄悄话 biol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6/2009 postreply 23:03:30

    回复:食物酸碱性只是一个方面,许多酸性食品亦有很强的抗癌功能,比如蛋类, -biol1- 给 biol1 发送悄悄话 biol1 的博客首页 (245 bytes) () 06/06/2009 postreply 22:37:23

    我不同意 -宿舍管理员- 给 宿舍管理员 发送悄悄话 (569 bytes) () 06/07/2009 postreply 20:28: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