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研究教父”的Dick Swaab教授《大脑决定了一切?——关于个体差异和道德选择的脑科学研究》

来源: JustWorld 2023-12-31 18:43:2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943 bytes)

“脑研究教父”的Dick Swaab(迪克•斯瓦伯)教授应邀作客“浙大东方论坛”《大脑决定了一切?——关于个体差异和道德选择的脑科学研究》

生来如此——迪克·斯瓦伯教授讲座琐记

碧浪达·大可爱 碧浪达·大可爱 2011-11-24 16:14:11

 昨晚参加了“浙大东方论坛”第89讲:《东方论坛:大脑决定了一切?——关于个体差异和道德选择的脑科学研究》,听了一些东西,于是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生命过程相联系的脑科学研究已经起步,并逐步延伸至生存、道德以及文化的各个领域。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是什么决定了你是谁以及你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抑郁与大笑、同性恋和恋童癖来自何处?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个体身心特征的?个体的道德选择根植于大脑之中吗?本次讲座,世界著名的大脑研究专家Dick Swaab教授将带您进入一段了解大脑的独特旅程,为您解读大脑与情感、意识以及道德选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主讲人:Dick Swaab  教授

主持人:包爱民  教授

时  间:2011年11月23日(周三)19:00-21:00

地  点:紫金港国际会议中心140室

承  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主讲人简介:

Dick Swaab(迪克•斯瓦伯),阿姆斯特丹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脑研究所所长,世界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之一,被誉为“下丘脑研究的教父”。 1985年,斯瓦伯教授创建了荷兰人脑库,人脑库是脑科学研究的顶级配置,已经向世界几百个国家的研究队伍提供人脑研究标本,奠定了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他著述颇丰,曾因发现男同性恋者的脑构造与异性恋者不同而名噪一时。著有《我即我脑:在子宫中孕育,于阿茨海默氏病中消亡》,Recovery of axonal transport in ‘dead neurons’, A sexually dimorphic nucleus in the human brain等。

主持人简介:

包爱民,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发病机制研究。

由于得知讲座消息时已经很晚了,当时我正准备吃晚饭,后来纽结再三还是决定啃块面包就赶着去紫金港听讲座,顺便还带了面小彩旗旗去。同行的还有同志哥,hidden在讲座结束的时候也赶过来给我当翻译。
讲座内容里面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有些我也搞不拎清,再加上我记性不好,于是在复述讲座内容时可能会有偏差,具体的话还是请大家去看斯瓦伯教授的书《我即我脑》吧,

一、讲座内容

1.60年代学术界一些流行观点

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些当时流行的观点,例如当时认为的自闭症成因、抑郁症的研究等等,其中就包括“一个强势的母亲会导致儿子成为同性恋”。教授给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这个观点后问谁家里的母亲是强势的,居然没有学生敢承认(sigh~看到即便是荷兰,普通民众对于同性恋话题还是有顾及啊)。

不过教授介绍完了之后犀利的指出这些当时很流行的观点都是胡说八道!

2.记忆、意识是客观的,物质是基础

教授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当然他的这一观点也引来诸多的争议,具体还是看他的书吧。

人之所有会有这样的智力,关键在于大脑的大小(比例)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还有皮层的发育。人的大脑跟猩猩的大脑结构上没有太多的差别,是由于数量导致了质量的显著差异。

3.大脑的发育除了受到基因决定之外,还有怀孕期间激素的影响

特别是母亲怀孕时的性激素对胎儿的脑部发育有重要影响。而胎儿大脑发育在子宫中受到的影响有些因素是随机的,例如胎位的不同、胎盘的大小,这就导致了即便是同卵双胞胎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很大的差异。

性别身份、性别认同、性取向都取决于先天,而后两项在胎儿期间就已经被决定了。后天是无法改变的。

教授举了很著名的一个案例:大卫瑞米尔的悲剧

4.胎儿期间,性器官的分化早于脑性别的分化

由于时间上的早晚不同,就会造成有些胎儿的脑性别分化会出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脑性别跟遗传性别不一致,那么就会造成跨性别。而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性别而言,主导的是脑性别。因此在欧盟一些国家,允许这一部分人根据其脑性别来填写ta的性别身份信息,即便没有做变性手术。

教授还表明性别是生理决定的(主要是大脑),而非后天的社会文化影响。对此,他们曾经做了一个试验,把人类男孩儿、女孩儿的玩具给小猴子们玩耍,萝莉猴会对娃娃一类的玩具产生兴趣表现出母性,而正太猴会对去探究小汽车一类的玩具——当然这属于遗传性别与脑性别相符的情况(这一句是我的推断)

5.性取向在出生后不可改变,同性恋者的大脑与异性恋者有差别

所有扭转性取向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实际上现在在英国仍然有一部分医生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中国靠这种“治疗”来骗钱的也不少吧)

在不进行思考问题的状态,人的大脑中某些区域也会活跃,而男异性恋者活跃的区域与女同性恋者类似,女异性恋者活跃区域与男同性恋者类似(注意,这只是说在不想问题的时候会这样,并不是说他们的大脑完全类似)

6.分娩是否顺利是由宝宝跟妈妈的大脑互动决定的

胎儿和母亲的大脑都释放催产素到血液中,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子宫收缩,开始分娩过程。

7.女性抑郁症发病高于男性

8.反社会性、攻击性都是先天决定的,跟大脑相关

9.前额叶皮层的成熟是在24岁左右,一个人是否会犯罪也跟大脑有关

前额叶的成熟也标志着一个人大脑发育的完成成熟,从此人开始真正有责任感。因此教授提出了一个很“惊世骇俗”的观点:成人犯罪(特别是杀人)承担完全责任的年龄应该由18岁延后到24岁。尽管听着很让人诧异,然后这却是有研究基础支持的。

一些前额叶先天发育有问题或者后天受损的人会变得很“自我”,或者说没有责任感,会去伤害他人,包括杀人。于是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这些“罪犯”,是否真的应该由他们本人来承担罪责还是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治疗呢?关监狱还是送进精神病院治疗是值得思考的(想一想杨 佳案吧)。实际上在荷兰,根据教授的研究,监狱中的罪犯有很大一部分是大脑有问题的,恐怕世界上其他的监狱也是如此。

人类社会中,如果有人做错了事,便会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小孩子的教育中。这一点,在猴子的社会中也不例外,小猴子如果犯错也要挨打。但有一些小猴子不管怎么调皮都不会被其他猴子惩罚,研究发现,这类小猴子患有唐氏综合症(好高端的名字,其实就是中学生物学的21三体综合征)。猴子社会的伦理尚且如此,人类是否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呢?

10.一个人的宗教感(灵性敏感程度)也是客观的,是先天的

一个人信不信教,会不会有通灵感受,这是由他的大脑决定的;至于他会信什么教、拜什么神,则是受到后天文化的影响。

一些人见到了神或者说是通灵,其实很可能是癫痫发作。耶稣著名的门徒圣保罗的一些灵性经历即是如此,福音书中写道他记不起其他的事情了,这是癫痫发作的典型症状。(这些观点估计会受到很多宗教家的非难吧)

11.大脑需要不断接受刺激,如果外界刺激不路,将由自身产生刺激(即幻觉)

人在孤独的环境中,会感到极度焦虑,有时也会出现强烈的体验或是幻觉,特别是对于登山者而言。

而世界三大宗教的领袖们在“获得启示”之前都有过一段孤独地在山中生活的经历,他们都感受到了光、声音和恐惧,这些也与登山者所描述的体验是一致的。

在极度孤独之中,大脑会产生其先前已经储存好的思考,思考所得的结果可以成为一部新的宗教方针

例如“摩西十诫”其实是摩西长期以来思考的结果,但是他在深山中处于饥渴状态呆了40多天,产生了幻觉,以为这些训诫来自于上帝,而把他自己思考的那么记忆给掩盖了。

穆罕默德听到天使长加百列的声音也是在深山之中。

(斯瓦伯教授的唯物唯得好彻底啊,其实这么说来佛陀的顿悟也是在独处饥渴的状态,印度的修行传统一直强调森林苦行恐怕也是跟这个相关吧)

12.濒死体验:离体幻觉

大脑中有一个叫做“角回”的区域,这个区域跟人的内耳相关,是主管人的运动、平衡感受的。而角回对于缺氧是很敏感的,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飘浮的感觉,觉得自己飞了起来(升天?)

13.总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最后教授总结了一下讲座的主要内容。人的性别认同、性取向、反社会性、攻击性、灵性敏感等等都是由大脑先天决定的,甚至一个人是早睡早起还是夜猫子、在政治上是左派还是右派,这些都是大脑决定的。抑郁症、成瘾、精神分裂的发病率也是早就决定好了的。而一个人的母语则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并非天生就会说哪种语言,但是语言能力的高低与大脑有关(苦逼背GRE又怎么也背不进去的的亲们,省省吧)

二、提问环节

这里只记一下我记得起来的几个问题,性取向方面的问题我记得多一些。

1.自由意志到底存不存在?

有一位貌似是学物理的同学,从量子物理什么的问一了通,教授还是表明他的观点,自由意志只是美好的幻想,不存在,一切都是物质的。这部分有点绕我也没听懂。

2.我提了两个问题,我提问的时候怕被忽视,还使劲摇手中的彩虹旗。

1)“酷儿理论”认为性取向是流动的,是否有依据还是只是一种“理论”而已?

教授:人的性取向分布是在一系列的标度上的(当时用了scale这个词),除了同性恋、异性恋之外,还有中间地带——双性恋,所谓的“性取向流动”其实指的是这一部分人,而其他人的性向是固定的、不可变的。另外双性恋的分布也有性别上的差异:在所有喜欢男人的男人当中,有5%是双性恋;在所有喜欢女人的女人当中,有50%是双性恋(貌似跟我遇到的情况差不多)。

2)恐同是先天的还是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

教授:在进化过程中,会对群体中的少数派“异类”产生排斥和恐惧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揭示性取向背后的机制,向大家进行科普,从而消解这种恐同的现象。

(我的理解是,对少数派的排斥是天生的,但是排斥的内容是后天社会教育的结果。就像宗教敏感是天生的,但信什么教则取决于后天的经历)

3.一个男生问的。如果一个人的遗传性别是男性,脑性别是女性,同时又喜欢女性,那么这个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教授:同性恋,以脑性别为准。

4.一个女生问的。见到某些场景时会有似曾相似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教授:记忆出现了暂时的混乱。(法语里还有个专门的词,dé jà vu)

5.一个貌似是地中海地区的大叔问的。性取向真的是天生的吗,后天到底有没有影响?

教授:天生的,在胎儿期间就决定了的,后天无影响。

6.一个女生问的。与前面我写的讲座部分第5则相关。这是否意味着男同性恋者的大脑跟女异性恋者一样、女同性恋的大脑跟男异性恋者的一样?

教授:那只是在不思考问题时大家部分区域的活跃程度,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大脑是相似的。实际上同性恋者的大脑跟异性恋者的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7.一个女生问的。既然脑性别的发育是在怀孕期间决定(与激素相关)的,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药物来避免脑性别与遗传性别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以及影响性取向?

教授:可以(说了一个我没记下来的某种化学物质)。但是对于性取向如何在胎儿期间进行引导改变则存在困难,毕竟性器官的发育是可以在胎儿期间检测的,但是性取向虽然在胎儿期间已经决定但却要在出生之后才能显现出来,那么怎么改就是一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既然跨性别和同性恋都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为什么一定要去“避免”呢?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跨性别与同性恋的存在其实是丰富了多样性,是有益的。人类的进化和动物的进化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必然有一定的进化优势)

8.这一条其实是杂了好几个问题,是关于同情心的。教授认为同情心、道德感是进化的结果,一个物种为了繁衍下去就会关注其他一些个体,会有利他性,从而保证种群的壮大。人类的同情心甚至已经超出了本物种,开始关爱其他动物。同情心可以说是天生的,但同情心的半径取决于经济基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于是有同学问,那么有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能够关注的范围比较少,别说是动物的权利,即便人权也未必能保障,那么以一些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的道德、人权标准去约束、谴责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是否是可以的?

教授:不可以(后面还有一堆讨论,我忘记了,不过可以在他的相关论著中找到他的观点吧)

(我的看法是,以富裕国家的人权标准去约束欠发达国家是不可行的,毕竟保障人权也是需要经济基础的。但是有一些价值是普世的,人类社会肯定是会去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一些国家的人权标准也会随之上升。至于已经富裕了去还是低人权的国家,我觉得这是执政者的问题,确实应该谴责)

9.一个刚生了孩子不久的妈妈问的,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她怀孕时羊水过少,医生建议剖腹产,于是她想知道这样的“非自然生产”是否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影响?能否补救?

教授:一般剖腹产都是在本身就有问题的时候才会进行的,于是要研究自然生产和剖腹产会对孩子大脑发育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就比较困难。除非是随机对生产没有问题的孕妇进行分组,一组自然生产、一组剖腹产,那么得出来的研究结果才可靠。不过目前没有此类研究(从教授的回答来看)

三、会后互动

会后互动各种挤啊,我又坐在后排,还没走出去,斯瓦伯教授和包爱民老师就被各种包围了。另外因为准备仓促,我只带了五六张酷儿论坛的名片(我这儿的名片发完了,又要印了),和几面小彩虹旗。志哥带了去年12.5号活动那次领到的向阳花开的小卡面。(总之各种简陋啊)

斯瓦伯教授那边围的人比较多,英语口语好的同学都直接上去交流了,我就只好干瞪眼。另外前面提问说到的那位大叔会后又去跟教授辩论了,貌似那位外国大叔是反同的,教授跟他说了好久。

我就围到包爱民老师那边了。包老师近距离接触是个很友爱的女士啊,很和霭的。周围的同学、好像还有老师(环工的)跟他谈了好多,包括恋童癖、帕金森、同性恋、厌学与性格、恋爱与性格等等。

有两点值得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一是恋童癖,跟性取向一样,恋童也是先天决定的跟大脑相关,恋童者自己觉得对孩子是爱,但客观上一些亲昵的行为(包括性行为)却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于是有个同学比较偏激,认为这样的人直接枪决了,不让这样的基因遗传下去。我当时提出了反驳,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基因突变,而且基因只是一部分、怀孕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这样太不人道了。包老师也不同意,她认为,对于这样的人应该是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以“罪犯”来对待,例如在国外就会有针对这些人的儿童色情或者模拟的性玩具以来满足恋童者的需求,同时又不对公众造成伤害。

第二就是恋爱与性格。两个人合不合适关键还是看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也是天生的,什么结婚之后可以磨合都只是幻想,性格不合,再怎样也改变不了。其实这也解释了一点,为什么有些情侣,双方人品都还不错,但最后还是不可调合的分手,关键还是性格。

后来我跟包老师说我就是同志,还给她发了酷儿论坛的名片,介绍了一下酷儿论坛和向阳花开,并且邀请她将来参加我们的活动,给我们做个讲座什么的。包老师很乐意,也很友好,并且说斯瓦伯教授每年都会来几次中国,他应该也会愿意来做讲座。我顺带还给周围的几个同学(主要是女生)和那个环工的老师发了名片,那个环工的老师还说他今年去悉尼的时候遇到了同志流行,有个女生还跟我说他在UCLA交流时有看过那边的学生同志社团办活动。后来他们也问了我几个问题,主要是我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性取向,还有所谓的“攻受”。

等斯瓦伯教授那边人手之后,我跟一个女生过去要了签名。我让教授签在了我带去的小彩虹旗上,并向他介绍了自己:I am a gay, and work for the LGBT people in Hangzhou.I'm also the leader of the Queer Forum.(英语烂得掉渣啊)后来还是让hidden来翻译的。最后还合了个影。

四、以后要注意的

1.要设计酷儿论坛和向阳花开的宣传册页,最好是付上英文介绍。名片能提供的信息量太少,三折六面的册页能展现更多的信息。而且当时很囧的是什么资料都没有,只有那张简陋的活动小卡片。

2.要进一步加大在普通人群中的宣传,主动与潜在的友同人士联系。我原以为我跟旁边的同学介绍我是酷儿论坛的站长时,他们会说“哦,原来就是你呀”,结果他们的回应是“啊?浙大还有这样的论坛,怎么都没见你们宣传过?”= = 于是我觉得我们的宣传还不够,虽然我们主要是面向同志群体内部,但能有更多的友同人士站出来会更好。目前的宣传只是保证了同志内部(而且还是很少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人)能搜索到我们的信息,而对于其他潜在的友同人士,则很难找到我们。从当天的交流来看,包爱民老师算是友同的,而且正好有做相关研究,之前一直没有联系过她实在失误。因此我们以后要去主动联系,成不成功是后话,首先要表现出我们的诚意。

所有跟帖: 

他的观点“性取向是天生的,在胎儿期间就决定了的,后天无影响” 与事实不符,后天有很大影响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31/2023 postreply 21:03:49

同意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4 postreply 06:00:10

我也同意。监狱是同性恋高发地点。难道同性恋基因容易犯罪? -r41866- 给 r4186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1/2024 postreply 15:12: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