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医诊断的判断标准

来源: fuz 2021-07-20 18:47: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32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fuz ] 在 2021-07-20 19:18: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9947534

1.理论标准

诊断学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独立学科,具有其完备的理论和方法。所谓理论标准,就是诊断结论和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的认识必须符合中医诊断学的理论。

在临床实践中,要对病人作出明确的诊断,就必须在客观存在的疾病现象中挑选出能从某一侧面反映病人所患疾病本质的一些特殊现象作为诊断的依据,这些诊断依据一开始是“约定俗成”的,逐步变成“明文规定”,成为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标准,这一标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求因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中医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医临床症状、证候和病名诊断的“国家标准”,并开始推广应用。这些标准同样属于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标准。


2.经典标准

从历史上看,中医多是师承或自学成才。经典著作一直是学医者学习和临证的准则。历代有名医家之成长,都是在苦读经典之后,有所心悟,有所发挥,而成为良医的。因此,中医经典著作既具有无可替代的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长期以来,“上古圣人”之言被视为诊断的重要标准,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我们提倡创新,也不赞成经典著作”字字珠玑”之说,但在没有充分发掘总结其科学内涵状态下,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轻易否认中医经典的作用。这也是中医诊断的方法学特点之一。

3.疗效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临床医生,无论是哪个学派,无论以何种理论为指导,诊断的是与非,最终都以疗效为标准。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最好的疗效。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的疾病虽然诊断正确,疗效却不显著。正如《内经》所说:“言不治者,未得其术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实践标准的重要性。相反,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们才能够不断完善思维,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实验标准

中医指标辨证是建立在中医诊断学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理化检测指标进行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近年来有关指标辨证的含义还有一些争议,这方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有些已比较成熟,有些还在探索阶段。对此既不能操之过急,妄下定论,也不能永无休止地停留在观察、探讨的水平上,而应当将指标辨证的方法及成果逐步引入中医诊断体系之中,以确立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推动中医诊断研究的深入发展。

 

 

 

附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 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

http://yz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20-11-23/18461.html

一、充分认识统一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重要意义

  中医疾病及证候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病案首页等是推进中医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大力加强病案管理,先后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在病案书写中统一使用ICD-9、ICD-10,中医病证诊断编码统一使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包含了传统医学章节,为做好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和ICD-11的衔接,推动ICD-11传统章节本土化,国家中医药局修订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推广使用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对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标准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中医诊疗信息有效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

  二、积极推进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全面使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组织做好培训,结合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特点,修订完善病案首页填写等相关管理制度,更新电子病历系统,做好与ICD-11的兼容衔接。自2021年1月1日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非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科室及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医师,应当按照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规范中医病案首页填报及中医病历书写。

  三、加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应用管理和监督力度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贯彻和监督力度,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做好相关工作。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工作时,均应当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分析。

 

 

附 2.
辨证论治量化问题的讨论

http://www.wkkk.net/book/chapter/24190/11.html

…………

中医对于“病证”及“证”的认识,是直观和感性的,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缺乏定量化的指标,临床上往往因为医生经验的不同辨证也有所差异,科研中也因遵循辨证标准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因而建立统一、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便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重点目标。

由于辨证是由外揣内,在具体应用上受到医患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将其客观化和量化。借助四诊所获得的信息,用量表依靠经验进行评分,亦只是半定量,故而必须通过研究“证”的内涵,以期获得可以量化的信息

………、,

 

所有跟帖: 

“ 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期待中医进入现代化管理模式。 -fuz- 给 fuz 发送悄悄话 fu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0/2021 postreply 19:22:17

我觉得就是表面功夫,我看着都眼胀,上帝保佑,我脱离苦海了。 -kai2002- 给 kai2002 发送悄悄话 kai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0/2021 postreply 19:32:19

zan -宛然- 给 宛然 发送悄悄话 宛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1 postreply 08:31: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