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荣耀属于中医

来源: meteoriver 2014-04-23 10:45: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3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meteoriver ] 在 2014-04-23 11:29:2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青蒿”一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用来治疗痔疮的一个药方。在《神农本草经》中,青蒿被称为草蒿。到了晋代,中医葛洪(284-364)在《肘后备急方》第三卷“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中,写下了一个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研究人员根据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记载,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政府投入巨款,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但是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疟药物。而在屠呦呦参加中国寻找抗疟药物计划(“五二三项目”)之前,中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屠呦呦则从查阅中医典籍、走访老中医入手,“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最后把青蒿筛选了出来。也就是说,没有中医的指引,寻找抗疟药物就如同大海捞针;而有了中医的指引,就如同把漫无边际的大海浓缩成一个游泳池。中医起了这么大的作用,方舟子却说青蒿素的发现和中医没关系,甚至是中医的耻辱”,一个人如果不是丧心病狂,会这么说话吗?

中医对于发现青蒿素的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1985年,《科学》杂志发表长篇文章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并且承认它是来自中国传统医学。(Klayman, DL. 1985. Qinghaosu (artemisinin): an antimalarial drug from China. Science 228, 1049-1055.)至今,这篇文章已经被引用一千多次。2011年,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屠呦呦获得Lasker~DeBakey临床医学研究大奖,西医出身的屠呦呦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获奖感言就把这个发现归功于中医。(Tu, Y. 2011.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 Nature Medicine 17 (10): xix-xxii)。同样,著名的《细胞》在介绍这个发现时,也说它是“来自中草药园的发现”。(Miller 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858.)如山的铁证和这些在世界顶尖刊物上发表的文献足以证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荣耀归于中医。

新语丝上以“朋远来”为笔名发表的“青蒿素——中医的奇耻大辱”一文,认为中医发现青蒿治疟疾不仅无功而且是奇耻大辱。这里就把文章中的主要论点解剖如下:

伪论之一:青蒿素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无关。

葛洪乃一修道炼丹之人,是个杂家,其《肘后备急方》是民间验方、偏方,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无关,被后世各大主流中医视为旁门左道,从没受到重视,更别说付诸实践。

青蒿与中医理论有没有关系我们用文献记载的事实证明

《中国药典》:青蒿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众所周知,天然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中药治病的基本思想是以药的偏性纠正机体的偏性。因此,所有纳入中药家族的天然物材,中医都必然要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确定物质的药物性质,能不能治病,能治什么病。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是中医药理学的核心。从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到今天的中国药典,都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研究各种药材的药理性质的权威文献。如果青蒿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无关,那么从本草纲目到中药药典中又有哪一种药与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有关呢?

伪论之二:青蒿素与黄花蒿两回事。

其实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首先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

宋人沈括注意到,“青蒿一类,自有两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见胡道静《梦溪笔谈校正》874页)。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时,把这两种青蒿分别立了条目,一条是青蒿(香蒿),一条是黄花蒿(臭蒿)。那么,黄花蒿到底是否属于青蒿呢?早在1848年,吴其濬(1789-1847)在他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就说,“青蒿与黄花蒿无异。” 。根据中国药典可知青蒿与黄花蒿是同一种植物。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蒿
【别名】 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伪论之三:青蒿治疟疾葛洪的独门绝唱,千年来无人效法。

宗师名家主流大派之作自然成为抢手热门, 谁有兴趣去关注葛洪之流。。。看看葛洪之后的一千多年来,有多少中华儿女死于疟疾,就知道他的方法有没有被推广,神州大地有几个中医师懂得用此法治疟疾。

青蒿叶生绞汁服,是成葛洪的独门绝唱吗?错了。有中医古籍为证。

《本草备要》青蒿
泻热,补劳
苦寒。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二月生苗),故入少阳、厥阴(肝胆)血分。
治骨蒸劳热(童便捣汁,取汁熬膏),蓐劳虚热(凡苦寒之药,多伤胃气。惟青蒿芳香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也),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疥恶疮,鬼气尸疰(时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蒿悬门庭,可辟邪。冬至元旦,各服一钱亦良,则青蒿之治鬼疰,盖亦有所伏也),补中明目。
童便浸叶用,熬膏亦良。

《雷公炮制药性解》青蒿
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骨蒸劳热,虚烦盗汗,明目杀虫。童便浸七宿,晒干用按∶青蒿苦入心,故泻丙丁以理诸疾。

《冯氏锦囊秘录》青蒿
青蒿,即草蒿,系神曲中所用者。入童便熬膏,退骨蒸劳热,生捣烂绞汁,却心痛热黄息肉肿痈;烧灰淋浓汤,点泄痢鬼气∶研末调米饮吞,愈风疹疥瘙。止虚烦盗汗,开胃明目,辟邪杀虫,善理血虚有热,专除鬼疰传尸。

《滇南本草》青蒿
青蒿,形似蒿。开黄花,生子如粟米大。气味苦,性寒。无毒。主治疥癞痂痒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妇人血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毛发令黑不老。亦治疟疾,止金疮痛。

《本草撮要》青蒿
味苦寒.入手足少阳厥阴经.功专清热.得地骨皮治骨蒸劳热.蓐劳虚热.最稳且效.得鳖甲治温疟.

五份古代中药文献,足以证明中医广泛认为青蒿有治疗疟疾的作用。而不是葛洪的独门绝唱。青蒿治疟无可争议的证明了中国传统医学对人类健康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现代工艺技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造福人民体现了中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强大生命力。青蒿素,不仅把荣耀归于中医,也把耻辱留给了反中医反文化反宗教的转基因卫士们。他们注定要成为遗臭中文网络论坛的垃圾。

 

 

所有跟帖: 

发现青蒿素,正是“废医验药”的典范。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229 bytes) () 04/23/2014 postreply 11:45:26

OOPS!第一行应是:,,,基本没有中医对中药的“性味归经”的分析,句号。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3/2014 postreply 13:36:02

没有中医提供了灵感,屠至今还在门外打转。就好象美国人提供了基础发明创新,日本人擅长加工完善。 -医者意也- 给 医者意也 发送悄悄话 医者意也 的博客首页 (78 bytes) () 04/23/2014 postreply 12:23:13

有更过多的证据表明这些药厂在不择手段的谋取暴利。李嘉诚也捐献了不少钱,但这不妨碍他做生意赚钱是主要目的 -医者意也- 给 医者意也 发送悄悄话 医者意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3/2014 postreply 13:15:56

规模小就是“神医”,规模大就叫“科学”。窃国者候,窃钩者诛。 -医者意也- 给 医者意也 发送悄悄话 医者意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3/2014 postreply 14:42:02

一帮中国人瞎嚷嚷什么呀,《肘后备急方》是韩国人写的。有你们什么事啊 -ephd- 给 eph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3/2014 postreply 18:35: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