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坛人物】之四十四,逸游为镜

来源: 2017-06-06 07:29:2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摄坛人物】之四十四,逸游为镜

Nikon D3s
Nikon D800
Nikkor AF-S 14-24mm f/2.8G ED
Nikkor AF-S 24-70mm f/2.8E ED VR
Nikkor 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
Nikon PCE 24mm f/3.5D 移轴镜头
蔡司尼康口镜头一套

 

摄影对于我来说主要是爱好是娱乐,如同旅行对我的意义一样,我能从中得到很多的乐趣,通过摄影更多地发现生活中、旅途中的美,记录下那些动人的精彩瞬间,由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每次看见这些作品都能回忆起那时的感动与快乐,并通过各种媒体、网络等渠道分享给观众,希望大家也能通过我的作品来体会那份感动、那份快乐、那份美好,这样摄影对我的意义又更进了一步,从娱己到娱人,我发表作品的同时会尽量多的介绍摄影当地的文化历史或地质地貌以及我拍摄时的感受,以期使整个作品的意义更完整更深远,而不仅限于视觉享受。

我不是专业学习摄影,对摄影的爱好出自于旅行拍照的需要,无意间进入了摄影的大门。在我的摄影道路上对我帮助最大的是阿刘大师,我早先旅行拍照拍的不好,满世界瞎转悠还乱买器材,以为去了那些美丽的地方有了这些“高大上”的器材就能拍出好作品,但事实证明那样对摄影的提高没有太多帮助,正当我一直琢磨不出失败的原因之时,2013年秋天幸运地邀请到阿刘大师与我一起在新英格兰采风,正是那次的行摄经历让我意识到——摄影的关键在于观察,打这以后我经常与大师一起采风,尽情挥洒于山水之间,获益匪浅。另外还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儿时就师从国乐泰斗林石诚学习音乐,得到了非常严格的专业音乐训练,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在我们这个年龄从小接受专业音乐训练的人非常少,因某些原因学习音乐目的就是考入专业团体,但后来国家恢复了高考,而我大学时改学建筑工程,这为我在技术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摄影正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我在拍摄照片时往往会联想到音乐,常常是按照某些乐曲的曲式结构来铺排照片的前中后景,也会根据乐曲的调式在后期中给照片的影调、色调进行修整,这是艺术的相通性所起的作用。我的照片更多的是带给观众一种心灵感受而不是视觉冲击,希望观众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流淌着乐曲般婉转的旋律,颤动出的每个音符灵动而飘逸,启示着悠远的意境……,这是我在摄影思考方面的某些独特之处。

我的摄影是旅行摄影,偏重风光的旅行摄影,主题一般都是明确的风景,让观众明白我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标准性的风光,但同时又得拍出与众不同的效果与感觉,而且每个拍摄地都不会有太长时间的逗留,因为旅行不允许在一地停留太长时间,这是一个难点无论天气怎样,都得拍风光,挑战极大,所以我有阴雨天的作品如:苏格兰、阿拉斯加的照片,又有晴天的照片,如日照洛基山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没有天空却依然有标志性风景,当然彩云漫天的机会我更不会错过,总之随机应变寻找拍摄元素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当地地质地貌相融合,是旅行摄影的基本原则,也是对摄影师的一种考验。

近年我已开始分享我个人的旅行摄影经验,如发布在本坛的“聊聊旅行与摄影”,这两年由于回国时间比较长,也在国内网上、北京、上海等地办了不少旅行摄影方面的讲座,并在经常在国家艺术杂志、漫游(Travel+Leisure)杂志、照相机杂志、新民晚报、新浪网、1X网等媒体网络上发表文章及作品,推广有关摄影、旅行的文化娱乐,也算是我从某种层度上达到娱己娱人摄影目的。

 

这么多年陆陆续续我写过很多文章,也出过一些书,但是写评论的次数却凤毛麟角,一是我本人作为一个摄影师多半是别人评论的对象,二是我自己也对给被人写评论讳莫如深,但这一次我感觉到了不写不行的地步,不是因为突然有了多少评头论足的冲动,而是这次评论的对象是我一个故人,他和我一起扛脚架,拍日出日落,摄斗转星移,张廷,正如他的网名逸游为镜一样,在世界各地潇洒享受着按动快门的乐趣,不知疲倦地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装进镜头。

我和张廷的相识是在摄影论坛上,那个时候我对他的认识几乎被线条硬朗的西藏雪山所充斥,热爱旅游,喜欢拍照,再无其他。但过不了多久,我就被他对摄影认真的态度所感染,“我开始觉得能去美丽的地方就能拍好片子,后来我发现不行,再后来我感觉只要买好器材就能拍好片子,还是不对,最后别人告诉我要后期好才能出佳作,我到处学还是困难重重”,这是张廷最初和我在网上通信时说的一句话,虽然那多少有一点不得要领的牢骚在里面,但他却没有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不断寻找着摄影的正确途径,这和其他许多只是想在旅途中拍几张好照片的玩家不同,也着实让我敬重和钦佩,于是我们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在线联系,内容多半是技术,夹杂着寒暄,我们对对方都是若隐若现的存在。

直到2013年秋天,我突然有了前往缅因州拍摄Acadia的冲动,于是命运的连线把我们从西部连接到了东部,连接到了波士顿,连接到了新英格兰的秋色之中。应该说这次拍片之旅跌宕起伏,一个星期的美国政府shutdown导致国家公园全面关门,红云始终躲藏在天际深处,临走最后一天的公园开放,卡迪拉克山难得的日落浓雾,金色丁达尔光线下的孤独骑行者,我的相机忠实记录一切,而我身边的张廷就像一个并肩作战的战友,他看取景器的目光也从迷茫变得坚定,从困惑变成自信,我知道一个摄影界的新星呼之欲出,而他带给北美华人摄影圈的将不仅仅是技术与作品,而是一种把玩山水的行摄快乐。

这之后的4年,张廷将自己对旅游摄影的定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冰岛到苏格兰,从美西到玻利维亚,他的作品始终饱含着一种愉悦,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朗朗晴空,即便是他表现的暗调子也是毫无忧愁的,透射着光明,这不得不说是摄影师内心的情绪在影响着画面表达,“我把摄影当成一种乐趣,和我对旅游的好感一样,拍片让我快乐,是我享受人生的最佳载体”,4年间我们的每一次相遇,无论是在我卡尔加里家中,还是在他波士顿房子的茶几旁,这段话让我记忆最深刻,是呀,摄影对于张廷就是一个寄托情感和欢愉的所在,没有苦行僧的压迫,全都是生命里最有光辉的瞬间记录。

而张廷拍片又是不要命的,在落基山薄薄的冰面上行走,跳入齐腰深的水中,攀登陡峭的岩壁,这似乎与轻松享受摄影的乐趣毫无联系,而更多了一种自虐,其实不然,旅游的境界可以分为好多,体验不同于常人的视角也是其中之一,我想那定是最高的境界也说不定,而镜头能够将它们记下,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快乐享受,我自己作为一个职业风光摄影师对此无比认可,而有谁又能比我更了解这个2013年新英格兰并肩作战的老友呢。

逸游为境,张廷,这两个名字从某一刻开始我就分不清了,潇洒享受山水间的欢愉,用镜头捕捉地球上每一片胜景的光辉,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好客,他仗义,他身上始终带着诗人般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我认识的一位故人,我不写不快的张兄,在摄影之路上行走着,心中带着侠客豪情,快乐而又深沉,真真风一样的男子。

 

  阿刘,2017年5月

 

 

摄影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附:    
【摄坛人物】之一
【摄坛人物】之二
【摄坛人物】之三
【摄坛人物】之四
【摄坛人物】之五
【摄坛人物】之六
【摄坛人物】之七
【摄坛人物】之八
【摄坛人物】之九
【摄坛人物】之十
【摄坛人物】之十一
【摄坛人物】之十二
【摄坛人物】之十三
【摄坛人物】之十四
【摄坛人物】之十五
【摄坛人物】之十六
【摄坛人物】之十七
【摄坛人物】之十八
【摄坛人物】之十九
【摄坛人物】之二十
【摄坛人物】之二十一
【摄坛人物】之二十二
【摄坛人物】之二十三
【摄坛人物】之二十四
【摄坛人物】之二十五
【摄坛人物】之二十六
【摄坛人物】之二十七
【摄坛人物】之二十八
【摄坛人物】之二十九
【摄坛人物】之三十
【摄坛人物】之三十一
【摄坛人物】之三十二
【摄坛人物】之三十三
【摄坛人物】之三十四
【摄坛人物】之三十五
【摄坛人物】之三十六
【摄坛人物】之三十七
【摄坛人物】之三十八
【摄坛人物】之三十九
【摄坛人物】之四十
【摄坛人物】之四十一
【摄坛人物】之四十二
【摄坛人物】之四十三
【摄坛人物】之四十四
逸游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