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博文
(2009-02-03 23:21:08)
就怎样确定执政者而言,选举制度的设计至关重要。近来因奥巴马的当选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择其要点列举一些如下: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选举人团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实行以来,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2-03 01:12:57)
毛泽东治国不愧史无前例,毛执政不足三十年时间,却让国人领教了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专制手段。窃以为现在评价毛泽东尚为时过早,因为时人看待毛如同水火之争,黑白分明,故难作“盖棺之论”。
毛虽才晏驾三十多年,但中国已“天翻地覆,日新月异”,国人对毛的认识也“昨是今非,判若二人”。随时间的推移,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文字,描述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31 05:14:32)
朋友来信说:同学中,极少有人如我们这样与网络打交道,除了个别人以外,几乎都不会或者不能上网。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圈子、信息渠道是非常狭窄和“传统”的。在见面的时候,除了叙旧、互谈近况之外,没有共同关心和可以讨论的话题,自然也就激不起兴趣了。
对此,我也有同感。
我们这茬(代)人,西方称之“婴儿潮”。(中国叫啥?)现多已退休,或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30 17:59:38)

学术与政治由不同的逻輯所组成。政治需要“立场”,決定了从政者的任何話語和行為都必须有立场。学者一旦从政,发自学术与公心的所言所行,则为政治逻輯所解讀,並劃分规类......這就是学者型知识份子遭遇政治的必然結局:誤會,永遠的誤會。這種“历史的誤會”決定了他們的命运,自然也決定了張君劢,胡适,瞿秋白,陈独秀等人的命运。
反袁反蒋反共,反专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30 05:22:16)
中国数十年来的政治意识——寿张君劢先生七十大庆
牟宗三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后,这数十年来的政治意识,大体说来,可分为三流:一、传统的革命意识,二、社会主义的意识,三、民主政体的建国意识。
辛亥革命,改专制为共和,此为国体之一变。然民主共和国之国体之充分实现,不能不靠民主政治之政体之充分实现。否则,虽名曰民国,实仍同专制。且为“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28 17:23:50)
外来文明进入中国后大多变得不伦不类,往往徒具外在形式而失去精神内赅。
李教授在国内从事近代史研究,来加拿大探亲。趁机向他打听张君劢目前在国内的“地位”?教授告知,国内学术界已开始对张君劢作“正面的”评价......张君劢何许人也?为什么要在“众星灿烂”的历史人物中,国人今天对他重新评价?
无可奈何花落去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人才辈出的时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1-27 01:47:35)
陈奎德
最近些年来,胡适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知识界又象火一样烧了起来。胡适声望的涨落,一直是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真可称得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了。
谈到中国二十世纪现代思想文化史,胡适这个名字恐怕是绕不过的。最近笔者与余英时教授有一次关于胡适的长谈,深感对当代中国而言,胡适的精神仍然赋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27 01:34:03)
纪硕鸣
许家屯说,他看到支持赵紫阳的前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在六四后被撤职软禁,加上北京已开始查他,于是在九零年四月短短数天内,求助前《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取得美国签证,并联络星云法师,直飞美国。受累于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中共前高官许家屯出走美国,并非蓄意已久,而是临时决定,走得很仓促。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许家屯表示,当年离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27 01:26:13)
枪支在美国的普遍程度,从以下一例中可窥全豹:当《枪支管理法》通过的时候,受到该法禁止的攻击性武器之中,有一种是仿苏式半自动步枪AK47,仅此一种型号,在美国民间当时就已经有100万支。而且最近20年美国校园不断发生恶性枪击事件,见诸世界各大媒体,并引发了一场有关《枪支管理法》的大讨论。看了大量的类似报道,国人一定会想为什么美国允许公民拥有枪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1-14 19:47:53)
眼下,同学聚会成风。老同学久未谋面,一朝得以相会,大幸!昨日网上见一同学聚会,(原文描述)“光是白酒‘五粮液’就买了四箱(上万人民币)”!可称得上是“豪门宴”了!真叫人羡慕不已。
小晚高中的同学们也曾聚会数次。不幸,大学时期的同学们却一次也未有团聚过。究其缘委,可能因为“文化大革命”中,“为了捍卫毛革命路线”,互相斗来斗去,伤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