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晨阳:他的离开,照出了中国学术界的三重困境

2018 年,一则 “数学天才许晨阳辞任北大,重返 MIT 任教” 的消息,在学术圈炸开了锅。有人惋惜—— 这个曾拒绝国外优渥条件、执意回国建设数学学派的顶尖学者,为何短短六年就选择离开?也有人质疑,甚至用 “背信弃义”“卖国贼” 的标签攻击他。可很少有人注意到,许晨阳临走前留下的三句话,像三把尖刀,刺破了中国学术界的“温情面纱”:“风气太浮躁、造假太严重、对年轻人太苛刻。”如今再看他的经历,与其说这是一个学者的个人选择,不如说这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们学术生态里,那些亟待解决的沉疴。

 

01 从重庆少年到数学奇才:他的成长,写满 “天赋 + 拼命”

1981 年,许晨阳出生在重庆。和很多 “天才” 的起点一样,他的数学天赋从小就藏不住。小学还没毕业,他就横扫四川省奥数竞赛,奖项拿到手软;1998 年,17 岁的他入选四川数学代表队,在全国冬令营决赛中摘得金牌,直接敲开了 “国家数学集训队” 的大门。1999 年,许晨阳被保送进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 那个被称作 “学霸地狱” 的地方。别人还在为本科课程发愁时,他已经提前啃完了硕士核心课,3 年就拿到学士学位;之后师从著名数学家田刚教授,2004 年顺利拿下北大硕士学位。

2005 年,他再攀高峰,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机会。要知道,普林斯顿的数学系是 “世界数学圣殿”,在这里,他跟着顶尖学者深耕 3 年,2008 年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又在 MIT 做博士后、犹他大学任教 —— 每一步,都是数学界 “金字塔尖” 的进阶路。那时的许晨阳,是国内外学术圈都盯着的“潜力股”。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留在国外享受优质资源,可 2012 年,他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回国,去北大教书,我想培养中国自己的数学学派。”

02 六年北大时光:他带着理想而来,却被现实 “泼了冷水”

回到北大的许晨阳,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 每天工作 18 小时,是他的常态。他想改变国内数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于是推出“讨论班 + 科研实战”:不搞死记硬背,而是带着学生一起啃世界级难题;他想打破 “论资排辈” 的桎梏,推动北大 “博雅学者” 计划,让有能力的年轻人不用熬资历就能获得资源;他还带着团队攻克《高维代数簇的精细分类》,让中国在双有理几何领域,第一次有了国际话语权。

那段时间,他的成果像“井喷” 一样:解决代数几何领域多个著名难题,拿遍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拉马努金奖,甚至在 2017 年斩获 “未来科学大奖”—— 这个被称作 “中国诺奖” 的荣誉,足以证明他的学术地位。可就在事业看似“巅峰” 时,2018 年,许晨阳突然提交了辞职信。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在采访里说出了藏在心里的委屈,也揭开了学术界的三个“伤疤”:

① 浮躁之风:300 份表格,比科研更耗精力

“国外做研究是‘纯粹做事’,国内却要花太多时间‘搞形式’。”

许晨阳发现,身边很多学者不再关心“研究有没有价值”,而是盯着 “发了多少篇论文”“拿了什么头衔”“能不能入选人才计划”。为了应付各种评估,他的团队每年要填 300 多份表格,光整理材料就要耗掉大量时间。

更让他无奈的是,有一次申请国际会议,因为国内审批流程太繁琐,反复提交材料却屡屡被拒,最后眼睁睁错过参会机会。“大家好像不是为了做研究,是为了‘发财’—— 靠头衔、靠论文换资源。”

② 论资排辈:拿了 “未来科学奖”,却评不上院士

“我两次申请院士,都没通过。理由很简单:我太年轻,资历不够。”

那时的许晨阳,已经攻克了多个世界级难题,拿到了“未来科学大奖”,可在 “院士评选” 面前,“年轻” 成了硬伤。他曾直言:“资历老值得尊重,但如果只是占着位置混日子,为什么不让给真正做事的人?”

这种“论资排辈”,不仅让他自己受挫,更让他心疼学生:很多有潜力的年轻人,因为没有 “资历”,拿不到科研经费,看不到上升空间,慢慢就放弃了科研。

③ 学术造假:举报剽窃被压下,拒绝 “关系户” 遭报复

“学术不端其实很好判断,但处理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许晨阳曾遇到一件事:他花 3 年指导的博士论文,被某高校教授全篇剽窃。他收集好证据举报,可因为对方是 “学术权威”,举报材料被压着,最后连一句道歉都没有。还有一次,他拒绝在“关系户” 的论文上署名,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

被某核心期刊列入了 “不受欢迎作者” 名单 —— 连投稿的资格都没了。“造假成本太低,惩罚太轻,这对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人,太不公平。”

03 不只是许晨阳:那些离开的天才,在说什么?

许晨阳的离开,不是孤例。和他并称“北大四大才子” 的另外三人,后来都选择了出国;物理天才尹希,哈佛大学毕业后也留在了美国,他的一句话戳中了核心: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研环境有好坏。在哈佛,我能随时和顶尖学者讨论问题,没人会因为‘资历’藏着掖着。”这些天才的选择,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留不住人才的,从来不是“情怀”,而是 “环境”。许晨阳曾说:“国内对科研的投资,总在‘锦上添花’—— 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学者更多资源,却很少‘雪中送炭’—— 给需要支持的年轻人机会。”

而在美国,他不用填 300 份表格,不用为 “资历” 发愁,更不用应对 “学术造假” 的糟心事。仅仅两年,他就完成了《K - 稳定性统一理论》—— 这项成果被称作 “诺奖级突破”,之后还成为首位获得 “科尔代数学奖” 的中国数学家。

他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重新找回了做研究的纯粹。

04 结语:我们该反思的,不只是 “留不住人才”

如今再谈许晨阳,有人说“可惜”,有人说 “他不该离开”。可更该被讨论的,是他留下的那个问题:我们到底能不能给天才一个“纯粹做事” 的环境?如果学术评价还在盯着“论文数量”,如果年轻人还是要熬 “资历”,如果学术造假依然 “罚不抵过”,那么就算再多天才回来,最终也会失望离开。

许晨阳的离开,不是“背叛”,而是一记警钟 —— 想要留住顶尖人才,光靠 “怀” 和 “口号” 远远不够。唯有打破沉疴,营造一个公平、纯粹、尊重创新的学术生态,才能让更多 “许晨阳” 愿意留下来,让中国的学术真正走向世界。毕竟,能留住天才的,从来不是“挽留”,而是 “值得”。

所有跟帖: 

他的路和下面不一样的是直接回国,努力扩大成果。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3:32:36

回国前己在犹他大学拿到副教授 -lionhill- 给 lionhill 发送悄悄话 lionhi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30:24

一年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44:28

有可能Assistant Professor -lionhill- 给 lionhill 发送悄悄话 lionhi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52:24

尹希是科大少年班的 -名校FAN- 给 名校FAN 发送悄悄话 名校F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3:54:16

找了个白女,跑马,全才一个 -lionhill- 给 lionhill 发送悄悄话 lionhi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32:36

太年轻,火气大。回国得学会当孙子。只要有钱那些行政的杂事都可以雇人干。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4:34:08

+1,没学会就滚蛋是最佳选择。 -三河匹夫- 给 三河匹夫 发送悄悄话 三河匹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8:15:12

中国媒体的这种文章不值得信,听过关于他的内部传闻,根本不是这原因 -STEMkid- 给 STEMki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33:00

知乎上的文章 -lionhill- 给 lionhill 发送悄悄话 lionhi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34:51

这些文章都是收集一些人在其他场合说过的话,然后脑补一些情节,全是垃圾 -STEMkid- 给 STEMki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37:00

他是因为什么,能说么? -trivial- 给 trivial 发送悄悄话 (87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41:04

也是道听途说 -STEMkid- 给 STEMkid 发送悄悄话 (84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48:51

恽之玮挺牛,夫妻都一起跳到波士顿,他MIT老婆哈佛 -lionhill- 给 lionhill 发送悄悄话 lionhi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5:57:02

厚积薄发,到井喷的时候了。 -trivial- 给 trivia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6:01:03

心中有明灯,步步生清风 -yunick- 给 yunic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8:33:15

他在采访里说的应该不是假的,亲见亲历。这些还不够喝一壶? -三河匹夫- 给 三河匹夫 发送悄悄话 三河匹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1/2025 postreply 08:13: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