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在新当选的144名院士中,44岁的刘若川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80后”。刘若川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博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他曾在2024年获得拉马努金奖。
北大本硕 海外读博后回国任教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拉马努金奖
北大数学学院官网显示,刘若川属于代数数论教研室,职称为教授。
2017年北大新闻网一篇关于刘若川的报道中提到,他是第四十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后,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等海内外多所著名研究机构做学术访问,在Annales Scientifiques de l'E.N.S、Invant.Mat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北大数学学院官网在刘若川2024年获得拉马努金奖的介绍中提到,刘若川的研究方向为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与p进自守形式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非交换p进霍奇理论作出了开创性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新基石研究员”等奖项和荣誉。
据悉,拉马努金奖每年颁予当年12月31日未满45周岁、做出杰出科研工作的发展中国家青年数学家,以纪念拉马努金这位印度天才青年数学家。北大数学学院的史宇光、许晨阳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田野此前也曾获此殊荣。
数学如同百看不厌的风景
研究不能纠缠有用或无用
刘若川曾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他表示“学习数学、爱上数学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兴趣。”他还提到,从小学学习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时常可以解答同龄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慢慢地就觉察到自己在数学领域比较擅长,于是开始自学一些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学世界超乎寻常的美。
2021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刘若川则表示:“人们都喜欢美丽的风景。于我而言,数学就如同百看不厌的风景。”
对于数学研究的观点,刘若川认为不应纠缠所谓的“有用”或“无用”。“数学能对不同学科起作用,但是对什么学科起作用、以什么样的方式起作用,并不是人们事先能够预料的。如果我们拘泥于所谓的‘有用之学’,我们就可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甚至有停滞的危险。”刘若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