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加州lalin MM 推荐的视频,时代在变,教育模式也应该变,追求知识可能不如认知自我,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段视频相对于我个人认知对AI有更深一点理解:

人类的大脑的高级思路让过去世界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过去的顶级牛人在知识资源上远不如现在的年轻人的资源,但能做出超乎资源配置的发明创造,就是因为个体人脑的高级配置。人脑的高级在于可能几个数据就能预测,而AI需要大量数据库如果应用LLM 模型

以前教育方式是吸收知识,比如和老师学习,而现在可能需要主动学习借助AI 外有个人创造力的动力。

对于AI 有三层人才需求,纯研究,中间层代码工,以及应用层面AI 人才。纯研究是个体大脑比拼,很多代码执行可以被现在的AI 取代,而应用需要其他的知识结构,比如在工程上需要实际经验和工程知识,这里的需求人才是巨大的,但是做的好的就会很多专业公司出现。个人浅见,现在理解为啥alex wang出现了,因为可能很多公司在基础研究上出现瓶颈,但有些研究可以在应用上,所以公司转型不代表没有基础研究,比重不一样罢了。

最后视频里牛人说现在的研究是模拟人脑思维,短长思维,冒犯一下,其实人脑思维还有颜色体积和形状,短长也只是二维。

 

生活中,有次娃挑战他的爹判断,说既然你认为该如此,为啥你不反向操作。过了一周,娃爹和我说他说的有道理啊。我回了一句你是从上而下的教育系统出来的,但是经历会告诉你,还是要思考。反而我这种学渣能怀疑一切然后自己用笨笨大脑想得更多。

时代变了,固有的模式不再有安全感,真是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有跟帖: 

前几天学到一个新词,JQ。就是判断力,现时很需要的一种能力。 -niuniuxin2006- 给 niuniuxin200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4:42:52

有insight, 判断力和执行力,就基本不用担心了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5:21:54

说到底,数学和物理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美国现在踏踏实实做AI算法的就是Anthropic 了,管理层很多就是物理博士。 -ginger2003- 给 ginger200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5:26:02

他家的CEO是普林斯顿的物理博士。 -ginger2003- 给 ginger200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5:27:26

各类顶尖都需要,AI一样需要很强的人文人才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0:43

物理能学好的人里面,人文也很厉害。Anthropic CEO的采访很有趣,非常有学者范。 -ginger2003- 给 ginger200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4:34

人文顶尖的也需要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8:21

其实所有领域的基础教育可能都变得更重要。问题是如何学可能要和从前有大的区别,因为AI时代的到来 -两女宝妈- 给 两女宝妈 发送悄悄话 两女宝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3:40

请问视频的link在哪儿,方便帖一下吗? -片地野花- 给 片地野花 发送悄悄话 片地野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01:33

这里是加州lalin的贴,里面也有她写的感想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112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09:27

谢谢 -片地野花- 给 片地野花 发送悄悄话 片地野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15:20:46

知识肯定要学的,但是学的目的可能和以前出现了侧重点上不一样了 -两女宝妈- 给 两女宝妈 发送悄悄话 两女宝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1:32

基础知识当然不能忽略,但是需要更深理解力,而不仅仅应试模式了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3:34

其实应试模式从来都不是科学的模式吧,无论哪个国家和家庭的教育层面而言。只是一些教育者和家长认知受限,太在意短期的结果了。 -两女宝妈- 给 两女宝妈 发送悄悄话 两女宝妈 的博客首页 (75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7:47

也许以后应试教育只是辅助检验的手段,只是猜测哈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9:35

其实应该一直如此的,但是没办法。小娃小学的时候我没让她参加啥竞赛,我觉得是对的。避开了应试的引诱 -两女宝妈- 给 两女宝妈 发送悄悄话 两女宝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25:04

我有个疑问是对待新东西为何那么重视别人的经验?自己直接用不是体验最好?我感觉现在小小孩比父母会用的多,他们也不会去问别人 -想做土家人- 给 想做土家人 发送悄悄话 (54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2:51

对于不同应用,需要经验,尤其工程。比如一个问题出现,训练AI的工程人才需要有实际的insight, 举个例 -zaocha2002- 给 zaocha2002 发送悄悄话 zaocha2002 的博客首页 (244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7:29

多小的孩子算小小孩?我感觉5岁以上的孩子就会受其他孩子的影响吧?借鉴别人的经验其实是一种很快速学习的方法之一 -两女宝妈- 给 两女宝妈 发送悄悄话 两女宝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3/2025 postreply 06:19: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