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论坛,一个让第一代华人移民的梦想与焦虑激烈碰撞的虚拟空间。在这里,父母们未竟的博士论文、错过的晋升机会、和被现实磨平的艺术家之梦,都化作了为下一代铺路的基石与蓝图。论坛的三大支柱——“藤校牛妈”、“硅谷CS男”和“佛系养娃”——就是这个世界的日月星辰。
趣事始于一个名为“迷茫的9年级家长”的求助帖:“各位前辈,我家娃刚上高中,科学课要求做个research project。孩子没什么想法,我这个文科妈妈也不懂。求问什么样的课题比较高大上,对申请大学有帮助?” 字里行间,是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孤注一掷的期望。
“藤校牛妈”秒回,一如既往地优雅而致命:“9年级才开始想?我们家皓轩从7年级就开始跟着斯坦福的教授做CRISPR基因编辑项目了。说实话,孩子太有主见也愁人,他最近的目标是优化CAR-T疗法,我光是给他找实验耗材就跑断了腿。过来人的建议是,课题方向不重要,重要的是跟的导师是谁。”
“硅谷CS男”的回复带着二进制的冰冷和现实:“@藤校牛妈,别总搞那些烧钱又没产出的生物实验了。现在是大数据和AI的时代。我儿子磊磊正在用TensorFlow训练一个模型,预测加州山火的蔓延路径。这项目不仅能参加科学竞赛,还能直接写进GitHub profile,找实习都有用。讲究的是一个投入产出比(ROI)。”
帖子开始升温,这时,“迷茫的9年级家长”又回复了,这次带着一丝伤感:“谢谢楼上两位牛爸牛妈。我惭愧,我当年是学历史的,毕业就失业,一辈子都在小公司做行政。我不想我的孩子再走我的老路,过那种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
这段剖白像一个开关,瞬间打开了所有人的话匣子。一个爸爸说:“我当年为了身份,放弃了拉小提琴,转行做了会计。现在我儿子每天必须练琴4小时。” 一个妈妈说:“我当年考医学院就差了2分,现在我女儿的唯一目标就是进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 整个帖子,成了一代人未竟梦想的展览馆。
在一片喧嚣中,“佛系养娃”悄然出现,只发了一行字:“我家沐恩最近在研究,为什么我们家后院的蜗牛总是喜欢在下雨后排队过马路。他说他想画一张蜗牛迁徙地图,提醒我们走路时小心点。”
这番言论无异于在滚油里加冰。“藤校牛妈”的讽刺技能全开:“蜗牛?真有童心。请问这个课题能发论文吗?能参加再生元科学奖(Regeneron STS)吗?还是说,你们的目标是申请‘社区大学-动物行为观察系’?
“硅谷CS男”紧随其后,他直接上了一张图表:“我用爬虫分析了近十年美国劳工局的数据。生物观察员的岗位需求年增长-0.5%,而机器学习工程师是+34%。数据不会说谎。我们养孩子,不是养宠物,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
就在战火即将烧毁整个服务器时,“迷茫的9年级家长”发出了最后一个帖子:“谢谢大家……我跟儿子谈了。他说他想做一个火山爆发的模型,就是小苏打和醋那种。他说,因为……听起来很酷。我想,对于一个9年级的孩子来说,‘酷’,也许就是最好的课题吧。” 论坛里一片寂静。片刻后,“佛系养娃”点了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