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于文科的认识基本就来自国内中学的所谓洗脑文科教育和那些因为理科基础差而选择文科的同学,他们甚至连中文专业和学中文两者的区别都分不清楚。这就像唐吉可德的风车大战,那种政治洗脑式的教育根本就不是什么文科教育,当然所有人都应该反对,但是, please, 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人文或者文科教育。反对一个东西,至少要搞清楚反对的是什么。
我读过中美最好的文科学校。博士没有完成,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文科教育太落后了,或者说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真正的文科人文教育,在思维,在研究方法上中美存在的巨大的gap。当然这一点并不吃惊,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前苏联,是一定重理轻文的,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不会挑战思考他们统治权威的好好干活的螺丝钉。学多了历史就会借古讽今,了解多了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就会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致命缺陷和存在的不合理性。大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的是学洋人的技术不能学洋人的制度,最后大清还是亡了,为什么?苏联和美国冷战时期,很多时候苏联在技术上在上风,但是还是解体了,为什么?
现在中美冷战已经开始,了解历史这些相似的事件走向,对于个人的重大人生抉择非常有意义。比如49年中共掌权,超过三分之二的院士选择留在大陆建设他们认为前途无量的新中国,结果绝大部分人惨死在文革。选择离开的是少数,比如胡适,因为他们了解苏共历史知道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又比如张爱玲,她从一个文艺会议不让她穿旗袍就能敏感地感受到这个政权对人性的极端压抑蔑视而选择在文革前逃离。例子太多了。你说人文素养重要不重要,对于这些人,就是生死抉择。
很多人说学文的找工作困难,多要去啃老。这既是事实又不是事实。在美国社会,很多文科生有着非常好的career path.其实这又涉及到对文科生的定义。一个本科学了点人文皮毛的人我认为不应该定义为文科生,文科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现在这个社会本科阶段学的那点知识不够用,或者说根本没有入门,其实现在很多理科专业都有这个趋势。如果简单以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来形成鄙视链,那职业学校学的东西应该鄙视所有文理科。
我写这些不是为了推崇文或者理,我只是给人到中年的家长们一个善意的提醒,开放思维,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要看都不看就急着下结论,特别是非黑即白的二极管结论。世界上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多,见识非常有限,很多你反对支持的东西也许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文科和理科给我们提供了看待这个世界不同的视角,它们也许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也许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放弃任何一个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判断。
良好的人文素质也许不能立马带来金钱的回报,但是长远上对人生的选择一定有着深远重要的帮助,比如孩子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等重大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