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学生的科研,紫檀风向基本就是拼爹的代名词,但即使如此,不少家长还是嘴里一边骂,手上不停推。当然,现代人的功利性,不仅考试,竞赛有作弊,科研领域也是重灾区。但是,假的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作为全国大奖呈现在公众面前还是不太容易的,不被揭发的可能性在现代科技下也是越来越小。
中学生科研分几种,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人群,
第一种是在没有专业指导下,完全自主的科研,这种科研课题天马行空,但是这种研究偏于动手,理论性较差。优点是入门门槛低,初中生,高中生只要自己有意愿就可以开始。这种研究同样有机会入选ISEF等全国竞赛。
第二种是有人指导但是需要付钱,最大路的就是InGenius Prep上提供的付费科研机会,多年前是6000左右它可以安排科研机构的人员带你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做科研。但是具体做什么研究,做些什么事不是以研究者本人可以做决定的,一般来说它的性质存在于科研打杂阶段。没有SCI级别论文的机会,但是可以出中学生杂志论文。
第三种是有人指导,指导的老师是来自各个大学或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多数是在读的博士生等,他们是通过科研公益组织来提供志愿者服务的。要获得这样的指导,你要向该类组织提交申请,包括你的成绩,学术程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甚至自己想研究的主意和与之相应的研究思路等等。公益组织拿到申请后会去评估,接受后会给你match 指导,然后基本就是通过网络来指导。这种科研就对申请者本身的学术背景有了一定的要求,好处是研究方向甚至项目可以由研究者自行决定,也可以由指导者给出项目建议,所以自由度较高,发挥好坏个人起决定作用。可能出论文,但SCI级别的论文可能性低。
第四种是各类著名大学,大型国家实验室等专业科研机构专门针对高中生提供的包括实习,免费或付费的指导班。如,RSI,SIMR, Primes-USA,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研究机会的研究专业性很强,研究质量高,但也对申请者本身要求很高,研究方向的自主性受到各种限制,但是参与程度和深度是有保证的。在那些长期研究项目中,研究者往往有机会参与SCI科研论文发表或是科研会议论文发表。这些研究的指导者根据研究组织的不同,可以从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副教授级的指导者不同,而真正教授级的指导者是凤毛麟角的。
第五类是直接参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终生教授一起合作做项目。这对研究者本身的要求最高,要获得这样的机会需要两个关键点。一是研究者需要有独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设想,有预研数据和理论支持以此在cold mail中打动教授。二是,找的教授本身的研究方向要极度符合你要研究的方向,教授本人愿意扶植新人。这样的研究对教授来说基本类似对博士生的指导,必出SCI 一作论文,而且论文无论是质量还是发表杂志的等级都相当不错。
所以在ISEF,Davidson, STS 的获奖者特别是头部最高获奖者基本都是五,四,三类的研究参与者中的一员。而要达到这个级别的研究,参与者本人的学术准备是最重要的关键。要做数学,物理的四,五类研究,基本必须在9,10年级要打好AP数学,及以上的大学数学基础知识。
如果家长有时间,你可以把过去5-7年所有在你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中的ISEF,Davidson,STS头部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论文以及指导者列出来,甚至他们今天的成就,你就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与其花时间评论高中生科研不切实际,不如花时间从公开数据中自己去挖掘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