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潜台词

本帖于 2025-09-04 21:03:0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片地野花 编辑

刚才和娃讲了我的梦,

他听完,想了想,

他问到:你是真的做了这个梦,你还是想借这个梦告诉我什么?

我笑着回答他:你自己判断吧。

 

他又想了想,直接说:你是想告诉我,不要受别人看法的影响,如果我想抓住机会,我不应该怕这怕哪,

我应该敢于冒风险。

我问他:你敢吗?

他没有回答。我大笑,一边笑一边说:胆小鬼。

但心里想,你还能听懂的潜台词,有救。

 

笑完,我想起上学时读过柏拉国的《理想国》有一些关于人才的论述。

刚才和ChatGPT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阶级和人才的论述,

 

ChatGPT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其实在《理想国》里,柏拉图谈论“哲学家—战士—工匠/农夫”时,既是在谈 阶级划分,也是在谈 人才的分工。两者是交织的。

 

 从 阶级 的角度

    •    柏拉图把城邦分成三个阶级:

    1.    统治者(哲学家)

    2.    守护者/辅助者(战士)

    3.    劳动者(农夫、工匠、商人等)

    •    这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分类,重点是如何维持城邦的正义和稳定。

 

 从 人才 的角度

    •    柏拉图认为每个人的**天性(nature)**不同:

    •    哲学家天性倾向于智慧(σοφ?α, sophia)。

    •    战士天性倾向于勇气(?νδρε?α, andreia)。

    •    工匠/农夫天性倾向于劳动、生产、节制(σωφροσ?νη, sophrosyne)。

    •    所以他主张 “各尽其才,各安其位”(each man does one thing according to his nature)。

    •    这意味着,社会的三阶级划分,本质上是人才分工的体现。

 

 结论

    •    表层上:这是关于城邦 阶级结构 的讨论。

    •    深层上:柏拉图真正关心的是 如何把不同类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正义”(即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去越界)。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柏拉图用“阶级论述”的形式,表达了他关于“人才分工”的思想。

 

 

柏拉图可是古代的,那么现当代又是如何理解人才的呢?

下次继续跟chatGPT玩,让它回答。

 

 

 

 

我写的我做的梦在这里:

 

昨晚,

跟请的counselor讲话,

他列出了不同类别的学校,其中有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

我立刻说:这两所大学,我们不要申请了,学业压力太大了。

Counselor说:我知道哪些他能进,哪些他不能进,你只需要告诉我,哪些建议你接受,哪些你不接受。

后来,我又跟小孩说:人生很短,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不会这么老老实实的生活,我会选择去冒更多的风险,

正激情往下说呢,突然就醒了,看了房头柜的手机,4:58AM,

想一想觉得好奇怪,怎么会做这么一个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