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学琴

儿子不到五岁的时候,在教会看到别的孩子弹钢琴,吵着要学。我给他报了一个group lesson。 当时的想法,我和我先生都没有音乐天赋,让他随便学学就好了。哪天他没兴趣了就停掉。后来发现他在那班孩子里弹得最好。上课的时候10个孩子一起,一通乱弹琴,连我这外行都知道不是适合学琴的环境。于是跟老师要求上私课。老师自己有一个学龄的孩子,所以放学后的时间都要陪自己的孩子,除非是周末上group lesson,她先生帮忙看孩子。那时儿子上学前班,学校只上到12点。可以安排在下午一,两点上钢琴课。后来儿子开始上小学,下午三点才放学,老师排不出时间,就只能换老师了。朋友介绍了刘忆凡老师,住我家附近,儿子可以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去上钢琴课。当时这对我是最大的吸引力。但缺点是刘老师太厉害了,他自己得过国际钢琴比赛大奖,他的很多学生都比赛得奖。我担心对儿子压力太大。还有传言说学生弹不好会被他打。我觉得儿子达不到他要求的可能性很大,担心儿子被打。介绍我去的朋友安慰我说,如果家长没要求,老师也不会给孩子太多压力。还有,刘老师的太太,江洋老师很温柔,肯定不打孩子。于是先跟江老师学。一年后江老师问我儿子要不要去比赛,我吓了一跳,才学了几下,竟然可以去比赛?既然老师说可以,那就去感受一下吧。出乎我们意料地,那次儿子得了奖的最后一名。我们喜出望外。第二年老师再让去比赛,很自然地就同意了。发奖的时候一直听不到儿子的名字,我们安慰他得不得奖都没关系。结果第一名最后才宣布,儿子拿了第一。我们真的是惊呆了。跟江老师的照片就是那次比赛后。这给了儿子很大信心,后来就一直参加比赛。

跟江老师学了一年多,换到刘老师。第一次跟刘老师上课,儿子紧张得哭了。之后发现刘老师不仅不打人,还超级耐心,细致和有趣。刘老师自己就有一颗童心,跟小孩子很合拍。他也从来不给儿子比赛压力。从琴童到比老师还高的少年,师生感情越来越融洽亲密

儿子开始学琴时,女儿刚出生。最初抱着女儿,和儿子一起坐琴凳上陪练。女儿开始爬了,我只能站旁边,一眼看儿子,另一个眼睛看脚下到处爬的女儿,随时准备把她捞回来。羡慕有些家长懂音乐,能给孩子一些指导。我却很早就没办法指点儿子了。他弹得不对的时候,如果我指出,儿子会很烦躁,大声说“我知道”。我后来意识到他确实是知道,只是失误或者指头做不到他脑子想要的。我决定不再去纠正他。我也发现,他的耳朵对音乐的敏感比我好得多,他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我强多了,老师说的他都懂,他也想做到,只是从想,到真正做成,需要很多努力。儿子练琴,我也尽量陪着。从一起坐琴凳,到拿个椅子坐他右手边,到最后我退到琴房角落的沙发。我默默坐在那里,不发表任何评论,只是他弹,我听,我也确实非常享受听儿子弹琴。后来我工作越来越辛苦,那个沙发也实在太舒服,听着听着,我每次都会睡着。醒来发现儿子已经练完琴离开了,还很贴心地帮我关了灯。

之前计划好的让儿子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去老师家上课,并没有发生。只要我没出差,就一定会陪儿子去上课。其实他并不需要我陪,我只是想跟儿子和老师表明态度,学琴,我们是认真的。我女儿小时候有一个闺蜜是白人,叫V。那时V只有四岁,V的妈妈带了V来我家玩的时候,看到我家的钢琴,她就很向往地说,我会给V机会学钢琴,但我不会给她压力,随便她弹成什么样。我没吭声,但心里说,跟信奉快乐教育的家长一样,这样的心态是学不好琴的。

在刘老师江老师琴房见过太多有天赋的孩子,再看儿子,横看竖看都不觉得他有天赋。他的长处是注意力集中,能记谱。我这外行人的猜想,可能因为从小运动多的缘故,手指灵活,可以跑很快。但没有任何表现力,基本就像机器人在弹琴。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尤其在儿子越来越忙,又连续几年比赛成绩不太理想的时候。如果停了钢琴课,他和我都会轻松很多。最后坚持下来,是因为我看到琴弹得好的孩子成绩都很好,而且都很自律。如果每天花很多时间练琴之后,还能更加有效地学习,养成好习惯,这不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吗?

学钢琴两只手技巧相同,但程度深的钢琴作品,看谱极难,它是最能同时双手奏出最多最复杂和声和音符的乐器。对大脑是很好的训练。大脑要同时控制两手不同高难动作的精准配合,同时还得在台上众目睽睽下,将乐感尽情地抒发出来。这些习惯都是能转换到别的领域的,天长日久如此训练,孩子在学习的持久性,大脑同时多面控制能力,创造好的学习方法,紧张日程的控制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陪儿子练琴的时候,看到他一遍遍练习不满意的一个音节,我意识到,他在学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学校不教这个,答案对了就皆大欢喜了。即使家长或老师有心教孩子追求完美,但哪里比得上孩子自觉自愿地把同一个音节练无数遍,试图达到完美?把优秀变成习惯,多好!

去比赛,总是有输有赢。胜不骄,败不馁,说起来容易。我从一开始对他的要求就是,如果他决定去比赛,就一定好好练习准备,如果不好好练,那报名费他来出。到比赛的时候就轻松对待,完全不用计较结果,结果不重要。赢了,我祝贺他,但不会表现特别兴奋。因为评委完全可能让另一个孩子赢。除了感恩,这次幸运之星落你头上,千万别想多了,以为这是你该得的。输了,我鼓励他,没关系,继续努力。努力不表示下次一定会赢,但努力肯定增加了下次赢的几率。我们不是毕生都在生活的各个层面,经历如此挑战吗?

我们华人尊敬老师是优秀传统。孩子学习敬重老师,老师花心血教孩子,天长日久,感情建立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孩子除了跟老师学琴艺,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能经年如一日用心教孩子,说是情同父子也不为过。

每次看儿子用正确的轻松手势弹琴,我都非常感恩,我选对了老师,让儿子学琴的收获远超预期,受益终生。我也庆幸自己那些年的坚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