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们来自天南地北,不少小光头会周末在租的公寓做一堆,周一到周五中午带饭吃, 让妈妈很吃惊。 妈妈这个年纪的时候大学暑假过的无忧无虑的。 小光头们怎么这么节约呢?
跟周围几个妈妈聊了聊, 有位妈妈说她家大一生也正在外地实习,也是中午自己带剩饭, 爸爸妈妈没教他这样。 而正在咖啡店当暑假工的高中生妹妹每次下工, 就要去奶茶店消费犒劳自己。 大一生的实习收入比咖啡店高多了, 而且都是自己的私房钱。所以妈妈开始想着是不是自己的银子不舍得花,但这个原因不成立。
另一位妈妈家里有3个小光头, 3个小光头消费习惯挺不同的, 有很节约的, 也有能花的, 所以也不能说小光头们就更节约, 应该是个bell curve.
请教了我家小伙子,他说他觉得是原因是朋友们之间互相影响。 比如他们这批实习生里面85%都是男生, "less socially pressured to spend money", 然后有人开始中午带饭, 大伙儿就有样学样, 觉得这样"practical and cost-effective"
妈妈问小伙子是否知道"husband"这个词当动词时的意思? 然后告诉他是 "use (resources) economically; conserve" 小老美居然第一次知道,挺佩服的看着妈妈。
词意的演变后面都是历史和习俗。要妈妈来分析,有一个因素会不会 是小光头们潜意识里多多少少明白要挑起养家的责任,要有自己挣的银子要养一家的觉悟。 而小姑娘自己挣银子给自己买花戴, 天经地义。
What the Language Reflects
Aspect | Husband | Wife |
---|---|---|
Linguistic Root | House-master | Woman |
Action Verb? | Yes – to husband = conserve | No standard form |
Role Reflected | Provider, manager, protector | Nurturer, caretaker, supporter |
Agency | Doing / controlling | Being / belonging |
最后再顺便请教了一下前天刚在新闻里听到的Gen Z Stare. 小伙子告诉妈妈这是older generation 创造出来的词汇编排Gen Z的 。 Well, 要说想表达什么,那无非就是: I am here, but I am not performing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