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前两天离开家回纽约去了,走的时侯也没跟我打个招呼,她妈送她走的。
好长时间,我和太太背后都叫女儿“但愿” 。太太说:“女孩二十五岁以后才会懂事”。
我们家就一个孩子, 属虎并和美国开国总统有同一个生日。她打算今年大学毕业后留在纽约。两人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当然是我们的宝。女儿是在我和太太超多超好超常的爱里长大的。而中国父母的爱,跟中国文化一样,通常太艺术,少了些科学。
二十多点年前,女儿出生的那个早晨,天下着雪,特别冷。我一早起来就顶着西安寒冬的风,骑半近一小时车奔回昨夜子时后才离开的太太待产的医院。清晨,路滑,风嗍嗍,雪飘飘,赶到医院,我已满头大汗,急上病房,太太一脸的疲惫,孩子已经出生了,那小样子,可爱之极。我,成了小天使的爸,忙递上买的小妹,女儿睁了一下眼。这仿佛就是昨天的事。
女儿出生那年,成方园正火遍中国,她小名就叫圆圆。
第一次当爸,人都会有种从心里生出的高兴,走路会特别轻快,干活会特别有劲,就是洗尿布,嘴上也会哼着小曲。就像托尔斯泰说的:有了孩子的啼哭,才有了真正的家。//
有个个晚上,老婆去上英语课,我带娃。娃肚饿,不停地哭,那哭声,声声振耳,不停歇,持续,我抓瞎。我不停地转,不停地摇,不会唱儿歌,我就自编:“你妈要下海,你爸没有奶,你得歇一会,咱俩去中大头彩”,“小乖乖,乖乖小,不要闹,乖宝宝”,“小宝上街去赶集,买个辣子当鸭梨,咬一口,辣掉牙,从此不吃大鸭梨”。每当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圆圆也会歇会。//
女儿百天后没多久,孩她妈就走了。为了年轻的梦,从地球的东边到地球的西边,那年月,为了梦,每个人都得费很大的劲。在和平的日子里,当妈的丢下吃奶的亲骨肉,那得有决心。为了女儿和女婿的宝。我女儿的外公外婆,在接近花甲之年,还没退休,就又当上了“爸妈”,他们要亲自给圆圆喂奶,洗澡,每次都得烧好几大壶水,把水从厨房提着到进放在另一个房子里的大澡盆,还照顾外孙女的各种“种种”,为了让不爱学英语的我,多点时间学英文。//
我不懂,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到美国去?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脑袋不是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人得成天地说自己不懂不信也不想说的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会想起裴多芬那首诗。
新婚有孩子不久的我也不想和太太长期天涯海角。所以我得豁出去,得用功背英文,准备糊涂到美国,把自己的脑袋扛到自己的肩膀上。
出国前,我一年的工资,除了吃饭抽中低等的烟,全是女儿的彩色照片。那一年,女儿一天一个样,每天长本事。我几乎天天去看女儿,帮她做点事。星期天我都是一边背托福一边推小车。累了,就哼两句“少壮不英文,老大徒伤悲”。//
二十年前,中国很穷。我两手空空到美国,因为托福没有考到五百五,所以就没拿的“研究生资助”,我又不愿以J2的身份来美,因此和太太不在一起,我得自己挣钱读学位,开始的一年我懂了生活所迫和举目无亲的意思。后来我做了RA,不过修课助研还是很幸苦。
女儿四岁来了美国,我们有了家,但是我和太太不在一个城市。太太和我三四年都没见到过女儿,当妈的自是备感幸福,女儿也已经是小女,特别可爱。说真的,我俩都不知道该怎么爱?//
九一年,我和娘俩相隔120 多英里。读博士的孩子妈当然备加辛苦。 我, 帮不上什么忙,所以除了上课,做助研, 周末再打两晚上工,为了家里多点钱。
每隔两三周的周末,我回家。到家,通常都是午夜十二点后。星期六的早上,平日忙得四脚朝天的我们当然最希望多睡会。但吾家小女,天生能量大,早上六点就要有人起来给她讲故事陪她玩。我平时不在家,当然是我陪玩讲故事。圆圆最爱玩的就是从椅子上往放在地板上的床垫上跳,乐此不疲,来来回回,好几十次,还得要我好好看。通常我都觉得困死了,稍一打盹,她就会大叫:“爸,快看”,我专心。跳累了,她擦擦汗,接着就让我给她讲故事。我一般就给她讲“半夜鸡叫”。她还不停地问:为什么周扒皮要起早学鸡叫?那时我就觉得这孩子,整个一个地主。因为爱,地主就地主,也没在意。
虽说学业辛苦,那几年,我们仨去了不少美国好玩的地方。我们快乐,因为心里头有着学业上的希望,周末假日能看着并感受着女儿像花一样,成长着,开放着,释放着她生命的芳香。
九四年初,我和太太都完成了学位,从美国中部到了南方。女儿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到了新环境,她从原先是好学生到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各地教育水平参差。她在学校考了“C”,回来还给我说是考了第三(C在字目表中排行老三)。有段日子,我在家演练编程,找工作,兼管女儿的一切。我狠抓女儿的英语和算术,没多久她就是她们班好学生了,而且特听我的话,也跟我亲。再后来,我又离开家,到外地上班,忙碌挣钱。这一离开。就是十年,我和女儿越离越远。
女儿的学习,小学三年级以后就没让我们操过心,一直都是他们全校最好的学生之一。但她在家里慢慢从“地主”变成了“皇上”,我俩的`矛盾也慢慢地增加了,,孩子一天大,我平日忙,周末只想多歇会,管她,缺少些耐心。
我喜欢女孩子有些贵族气质,所以她妈跟我商量想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的时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圆圆成了我们这个城市唯一上私立高中的中国孩子。
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就比家庭大太多了。成长中的孩子究竟是生活在普通孩子的环境中好还是生活在肯花钱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的家庭的孩子中对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好,还真说不清。上高中没多久,女儿更会随变花钱了,在家也更“皇上“了。三个人的家, 她在家里不做任何事。
我从来认为,人与人在一起就是要互相服务。做家里事,可不分多少,但孩子也不能只享受父母提供的一切服务而自己什么也不做。在女儿上大学以前,我和女儿发生了两次战争,硝烟散去以后,有点两败俱伤,她大了,我也不能把她怎么着,于是我俩彼此形同陌人。后来女儿上大学了,远远地离开了家,家是她的“911“,没有紧急求援或要钱,她从不给家打电话。
快五年了,虽然我对女儿“三不”(不管不问不理),但我心里一直很惦记她,现在好多事都不容易想。物质世界的发展和人们茫然的追求使我们的时代丢失了传统。人在得到爱的时侯应怎样产生出同样的爱去回应自己得到的爱?人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应心怀怎样的感激.。在这人人更加自我快活的时代里,好像人们都很无耐。我们离汉朝太远了,西汉以孝治国。时代进步了,传统没有了,孩子长大了,父母变小了。
zt"但愿" by 心之初...好文分享
所有跟帖:
•
好文。这个爸爸好辛苦-怎么老不在家呢?
-陈默-
♀
(38 bytes)
()
09/12/2008 postreply
17:28:35
•
做父母的滋味,叹一下
-小胖子的妈妈-
♀
(0 bytes)
()
09/12/2008 postreply
17:36:37
•
哎,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A-mao-
♂
(120 bytes)
()
09/12/2008 postreply
18:03:07
•
真不容易,两地分居那么多年。可是值得吗?
-旧友新知-
♀
(0 bytes)
()
09/12/2008 postreply
18:47:56
•
So many lessons for parents.
-QualityWithoutName-
♂
(487 bytes)
()
09/12/2008 postreply
20:01:47
•
"金钱“不能代替”时间“, 现代社会家人一定要在一起
-rainbowplayset-
♂
(138 bytes)
()
09/13/2008 postreply
03:47:56
•
做父母并不难. 只要自己做好, 孩子有样学样.
-冬里-
♀
(302 bytes)
()
09/13/2008 postreply
08:24:51
•
完全同意。签字。其实总是探讨怎么教育子女。关键还是把
-一东北银-
♂
(385 bytes)
()
09/13/2008 postreply
09:20:35
•
这个老爸很失败。人说女大十八变,老爸也要变
-网恋无罪-
♂
(0 bytes)
()
09/13/2008 postreply
10:12:26
•
记得有个姐妹说过,做父母就是练柔术的。
-柳叶青青-
♀
(146 bytes)
()
09/14/2008 postreply
12: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