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针对任何个体,只是总体上讨论自杀原因

来源: linda2 2024-03-07 11:37:2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58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linda2 ] 在 2024-03-07 11:38:0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有点随机地翻到3篇有关论文(1篇2023, 一篇WHO引用过的2010年的文章, 还有一篇2011,图很漂亮,特别加上),下面是原出处以及chatGPT 给出的中文翻译。

我想说的是,自杀忧郁的确与基因有关,但是不是唯一的,不是所有有关基因的携带者都会自杀,只是自杀比例高于正常人群,环境,后天教育,等等都会有影响,心理辅导也很重要(虽然下面几篇文章没有特别提到),不然也没必要有心理医生了,不过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家人,亲密的伙伴比如闺蜜铁哥们什么的,可能比医生更有用

也就是说,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基因无法改变,但是命运可以改变 加油

----------------------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v.26(7); 2023 Ju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88383/

A Stress Protein–Based Suicide Prediction Score and Relationship to Reported Early-Life Adversity and Recent Life Stress

chatGPT的翻译:
摘要
背景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反应系统,过度的HPA反应可能影响重大抑郁障碍和自杀。我们研究了报告的早年逆境(ELA)、最近生活压力(RLS)、自杀以及皮质释放激素(CRH)、CRH结合蛋白、FK506结合蛋白(FKBP5)、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人体前额叶皮层(BA9)和前扣带皮层(BA24)的关系。

方法
十三对四胞胎,性别、年龄和死后间隔匹配,由自杀者和健康对照组成,被分为具有早年逆境和没有早年逆境的两组。早年逆境、最近生活压力和精神诊断是通过心理验尸来确定的。蛋白水平是通过西方印迹分析确定的。

结果
在BA9或BA24中,CRH、CRH结合蛋白、GR或FKBP5的自杀或早年逆境相关差异不存在,自杀和早年逆境之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对于BDNF,在BA24中自杀和早年逆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没有早年逆境的自杀者比没有早年逆境的对照组BDNF水平低,而具有早年逆境的对照组BDNF水平也低于没有早年逆境的对照组。BA9中的CRH和前扣带皮层中的FKBP5与RLS呈负相关。通过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逻辑回归发现,结合BDNF、GR和FKBP5 BA24水平可以预测自杀,但ELA没有贡献。使用这些指标计算的“自杀风险评分”具有71%的敏感性和71%的特异性。

结论
HPA轴的失调与自杀有关,但与早年逆境无关。最近生活压力与特定脑区域的选择性HPA轴蛋白相关。BDNF似乎以特定脑区的方式与早年逆境和自杀有关。

-------------------

Eur Psychiatry
. 2010 Jun;25(5):268-71. doi: 10.1016/j.eurpsy.2010.01.00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451357/

chatGPT的翻译:
与自杀行为相关联的神经生物系统包括血清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些系统功能的改变可能源于遗传和发育原因。早年的逆境对这些系统产生发展性后果,这些后果会持续到成年期。遗传差异也可能导致神经生物系统功能的改变。此外,早年逆境经历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据信也起到作用,包括通过表观遗传机制。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tp20116#further-reading

nature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perspectives  article
Perspective
Open access
Published: 10 May 2011
The neurosci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s: what can we expect from endophenotype strategies?
P Courtet, I I Gottesman, F Jollant & T D Gould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volume 1, pagee7 (2011)Cite this article

Figure 1
候选基因区域、基因和与自杀研究相关的内源性表型。图的上半部分显示了基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这些因素产生了对自杀行为的累积性风险

所有跟帖: 

抑郁基因感觉是个区间,估计也很复杂 -两女宝妈- 给 两女宝妈 发送悄悄话 两女宝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09:56

感觉是微效多基因相辅相成 -linda2- 给 linda2 发送悄悄话 linda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12:43

这个有点太技术了 从高一层次讲 需要 搞清楚人类生存的驱动力 就不难理解这个 -东西南北衫- 给 东西南北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12:11

确实,为了避免被人扣上信口胡诌的帽子,特别找的,但其实最后一张图是核心,基因最后要通过环境起作用 -linda2- 给 linda2 发送悄悄话 linda2 的博客首页 (123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15:42

这个make sense. 遗传是不可抗拒的 但跳入死循环也需要trigger (环境) -东西南北衫- 给 东西南北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19:56

是这样的 -linda2- 给 linda2 发送悄悄话 linda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33:08

自杀就是活着没有希望,没有念想了,一眼望去,前路都是茫茫苦海,不如一走了之。所以,希望和念想是人活着最基本内动力。 -HappyWed- 给 HappyWe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23:10

是的, 有希望和念想的人是不会去自杀的 -linda2- 给 linda2 发送悄悄话 linda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2:32:48

是的。但也分人了,悲观的人总是看到负面,乐观的人总是看到好的方面 -rr6mumu- 给 rr6mumu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7/2024 postreply 14:09: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