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拼命变外向:内向者,都有惊人的潜力

你不必拼命变外向:内向者,都有惊人的潜力

2019-11-20

来源:粥左罗(ID:fangdushe520)

作者:粥左罗

说到内向,你肯定不陌生,内向人群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少数。


我也内向,小时候,如果我提前知道家里要来客人,我通常会选择玩到很晚才回家,因为这样就不用跟客人打招呼了。

 

一直到了高中,我还是内向,活动半径一般不超过3米,直到毕业,班级里还有我没说过话的同学。

 

那时候,不管是家人还是老师对我的评价都是:“性格太内向,以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怕是要吃亏。”

我一度相信了这个说法,直到工作后我发现,内向其实也没那么差,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怎么理解。


职场里,我平时不爱说话,但如果工作需要,我可以很好的表达,比如给客户提案时我一样能讲的头头是道,内部开会需要发言时,我一定能条理清晰的讲出我的想法,甚至让我上台演讲,我也并不怵,一样能很好的完成。


所以,无论内向还是外向,终究只是性格的一种,内向不代表贬义,更不应该被当成一种缺陷,因为内向二字诞生之初起就只是用来形容性格中的一种而已。

 

 

 

你对内向的认知

或许都是错的

 

1921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内向和外向,这是内向和外向首次进入人们视野。

 

荣格在这本书中指出,内向和外向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的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自省和思考。

 

内向首次被荣格提出来后,并没有很快被广为人知,真正将内向这个概念广泛传播开的是「迈尔斯—布里格斯测试」的诞生,也就是很多公司现在都在使用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

 

image.png

MBTI性格测试中,内向者的性格被概括为以下几点:

 

 

独处时精力充沛

思考先于行动

在心中思考问题

更愿意在小群体中分享个人

听的比说的多

不把兴奋说出来

 

以上,也并没有指出内向性格有什么不好。

 

关于内向,《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指出了内向和外向的不同:

 

“内向者更喜欢刺激较少的环境,并倾向于安静专注,听得多说得少,在开口之前会思考。相反,外向者在社交场合中非常有活力,通常坚定自信,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反应迅速。”

 

所以,无论荣格对内向的定义中,还是MBTI测试中,内向都没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缺陷。

 

内向是如何逐渐被曲解的呢?

 

这跟我们长期以来的习惯性偏见有关。

 

比如,内向的人通常不合群。而不合群通常就会被认为是怪人,因为人类自古以来都是群居的,和群体一起是「正常」的,脱离群体是「不正常」的,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再比如,内向的人通常不喜欢主动表达,而这也容易成为众人眼中的怪人,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主动表达是一个优势。

 

但这些都是偏见。

 

内向者认为,群体并不能让他们感到快乐,他们更愿意享受孤独,本质上,合群与否只是一种选择而已。不喜欢主动表达并不是不会表达,不想说话也不是不能说话,本质上,如无必要,不做表达,这也是内向者的一种选择而已。

 

所以,内向不是一种缺陷,而只是一种性格属性,性格无对错,我们之所以对内向有所误解,跟我们长期以来的习惯性偏见有关,跟内向本身无关。

 

把内向当缺陷是我们对内向存在的最大的误解。

 

 

比改变内向更重要的

是你随时变得外向的能力

 

有数据调查显示:87%的人,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外向。


为啥会有那么多人尝试让自己变得更外向,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外向者总是能有更多的机会,比如他们更懂得主动的争取机会,他们的侃侃而谈也能够更受欢迎。

 

所以,很多人为了让自己更外向,会在群体活动时会刻意的让自己更活跃,好像自己的性格很外向。

 

也有人会为了让自己更外向,会选择去做销售,因为他们觉得销售工作可以逼自己变得外向。

 

改变或许有效果,但是带来的痛苦影响更大。

 

image.png

罗永浩曾说:“你们别看我站在台上能扯淡那么久,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参加超过5个人的饭局我就会全身不舒服,每次饭局后回家都要一个人狠狠读一天书才能缓过来。”

 

在试图变得更外向时,很多人都会陷入挣扎,一方面内向者本身就不爱说话,一边又要强迫自己开口,本来不爱社交,为了变得外向还要强迫自己主动交友,最后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矛盾。

 

 

前段时间,一个高中同学来北京玩,一起吃饭聊天的过程才知道,他在老家事业做得非常好,自己办了一家培训学校,除了自己讲课外还招了几个老师,一个月的营业额已经早已超过六位数了。

 

相比于他的成就,我更惊讶的是他性格的改变。

 

高中时,他的性格简直是内向性格的典范,集体活动能不参加的他绝不参加,身边除了几个好基友,基本没有其他朋友,一天也不见他说几句话,而现在看他的样子完全是脱胎换骨。

 

我问他:你之前那么内向,现在咋感觉这么外向了?

 

他说:其实我一直都内向,现在也是,只是经历的多了,让自己练就了一身“随时外向”的能力。

 

心理学中有一种性格叫「中间性格」,意思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是绝对的,也没有绝对的内向或外向,比起变得外向,更重要的是具备随时外向的能力。

 

荣格说过:外向和内向不是割裂二分的。世上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的人,或者一个纯粹的外向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存在的话,那么他会在精神病院里。


人的心理是复杂,不是每个行动选择都可以用外向、内向的性格诠释。

 

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既有外向,也有内向,只是每个人的性格中内外向占比不一样,比变得外向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具备随时外向的能力。

 

 

重新定义内向

你认为的劣势,其实是你的优势

 

1.内向者不善言辞,但有很强的洞察力

 

《教父》里有句话影响了很多人——“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种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也被称为「洞察力」。

 

内向性格的人,表象上是不善言辞,但凡事两面,内向者认为,一定要想好了才能开口说,他们会将一个问题思考的更有深度,洞察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平时不爱说话,但头脑极其清晰,我和其他朋友讨论问题时,他也不爱参与,但是每到关键时刻或者我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他都能上来“神补刀”,几句话就能把我们怼得哑口无言。

 

用他的话说:我不是不会说话,只是不想说话而已。

 

内向者虽不善言辞,但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洞察力很强

 

在众多互联网大佬中,要说性格内向的,马化腾绝对算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20 岁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程序员,我唯一的资本是我写过几万行C语言代码。”

 

在腾讯发展的早期,马化腾从来都不和媒体打交道,他和同事出去跑业务,经常会被认为是同事的跟班,直到现在,马化腾也很少像马云那样随时随地都能侃侃而谈。

 

而马化腾这种内向的性格也恰恰成了他的优势,性格虽然内向,但洞察力更强。

 

1993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做软件工程师,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了ICQ,这是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敏锐的洞察力让他觉得这个东西很不错,很快,马化腾便投入了5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的资本,仿照ICQ做了了中国版的ICQ也就是现在的QQ。

 

如果马化腾没有意识到即时通讯的价值,或许他现在还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微信之父张小龙也内向孤僻,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别人去他家,他出来打声招呼就去卧室看书了,他去别人家,他也就打声招呼就去别人家的卧室看书了。

 

而张小龙的内向也是他的优势,他学习好,洞察力强,在意识到市面上的即时通讯软件可能对QQ造成威胁时,立刻给马化腾发邮件建议腾讯做这块的业务。

 

也有人说,腾讯两个内向的人用QQ和微信这两个产品奠定了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地位。

 

内向者不善言辞,但反而更有洞察力,他们的思考会更有深度,眼光也会更独特,他们能看到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2.内向者不合群,但有很强的创造力


大学时我有个女同学,别的同学都三两成群结伴而行的时候,她常常独自一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自习。

 

大家都以为她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朋友,直到后来熟悉了才知道,她只是有自己的想法,做正确的事。

 

用她的话说:“这种独来独往可以让我保持最高的效率,学习时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时间,吃饭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整,这样会让我很自由”。

 

现代心理学表明,合作有时候会扼杀创造力,意思是说,很多创造性的东西都是人在独自思考中得来的,而非一起讨论得来的。

 

《乌合之众》指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所以,内向的的人在不合群的同时也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因为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合群。

 

周杰伦性格就十分内向,小时候也不合群,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钢琴上,直到成名后,他还是无法掩饰内向的性格,演唱会上,他宁可多唱歌也不愿意多说话。

 

但他创造力十分惊人,10天写歌50首就是他创造力最好的证明。

 

内向者虽然不合群,很多时候这会被看成是劣势,然而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不合群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独处的时间,不合群让他们更懂得独立思考,不合群让他们有更强的创造力。

 

在我们看来不合群是缺点,在内向者看来,是否合群只是一种选择。

 

周国平曾说过: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你的注意力在哪,结果就在哪,对于内向,这句话尤其适用。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内向性格带来的劣势,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可能都是消极的一面。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内向性格带来的优势,那么你得到的结果可能都是积极的一面。

 

任何一种性格都有优劣势,内向不是一件坏事,更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终究只是一种性格,与其让自己变得外向,不如让自己获取随时外向的能力,不如充分挖掘内向的优势,把内向转化成你的优势。

 

 

 

17张图,完美解读内向者的内心戏

看看第几张戳中你了?

反正我是从头带尾中枪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