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个世纪的知己?
对我来说,能深交长交,可信任可依赖的就算是知己。不用非为对方做出巨大牺牲。
我有5类知己/闺蜜~
1)中国发小类。因为常年分住国内外不同空间,不是国内从小长大的同学好友都能是闺蜜,是一起长大同时成长背景又接近的那几个。经过几十年的海内外空间时间分割,还能有很多共同爱好和默契。每次回国就和这几个混足以。同学聚会可以不去。我弟弟曾经和我关系亲密。现在还在微信上保持亲密关系。很可惜,他和我,因时空不同太多年,和你和你弟弟一样,有三观不同出现了。我可以理解他,在试图让他也理解我。感觉跨时空的朋友圈,还是同性的共同经历多的容易保持一致。2)美国个人朋友。曾经有一个爱尔兰的,一个俄国的,一个韩国的,一个比利时的。我们在美国相遇,成长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甚至种族都不同。互相发现对方和自己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类似,非常默契地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一起参加共同爱好的活动。3)一起养大女儿的妈妈朋友。原生国家是荷兰,德国,日本。同样,成长的文化背景和族裔不同,但性格思维方式接近。共同爱好只是养娃。哈哈。养娃期焦头烂额,需要给力的队友。其他的再说。现在基本完成养娃的任务,我的荷兰闺蜜和我渐渐变成个人闺蜜。因为我们互补。我和我老公互补,我的荷兰闺蜜和我老公思维方式非常想象,但又比我老公更感性,同情心理解力更强。所以我觉得跟她互补比跟我老公互补和谐度更高。我的德国闺蜜曾经是我的妈妈闺蜜组里跟我分享儿童心理学兴趣的那一个。因为她是医生,在最近三年新冠期,用她的医学知识救了我的眼睛两次。我现在觉得欠了她一份恩。在美国不同生活阶段里很有幸有这么多好闺蜜在身边。一直用我的经历教育我女儿要和她发小闺蜜和大学好友保持好友情。日后即便嫁了一个Mr.Right也要有闺蜜团。我现在把三八妇女节当闺蜜节庆祝。4)家人里面,女儿和我精神上性格上爱好上最接近。随着她长大,现在她不仅是我的小棉袄,而且是我的知己。我们有非常多的共同爱好和话题。很有幸得到这样一个女儿。5)这一类“知己”是我欣赏的作家。我会在他们的文字里找到高度的共鸣和默契。感觉在生活里如果遇到这类人,是有可能发展成深交朋友的。最喜欢的作家是奥地利的茨维格。他做为一个男性作家,偏感性。但是我的茶。有一些作家如海明威,毛姆,加西亚·马尔克斯,我喜欢他们的作品,但对他们的文字没那么高的默契感。应该是关注了类似的事情,但不是一类人。会钦佩崇拜,但成不了“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