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聪明与否很难量化, 即使假设有一个量化标尺,美国招生不是以某个标尺一刀切的。
比如一个高中生自以为能进T5,但去了二流的。他未必就肯定是最聪明的。确实有些学生明知可以去T5, 因为某些原因主动去二流学校的, 比如为了本州州立的便宜学费, 为了某些特别专业; 高中做过科研、项目, 然后为了特别已有联系的教授、项目;为了奖学金而甘心去二流。这样, 在学校肯定有些与他类似聪明的。
这样看来,除非是真的有进T5的聪明水准, 去了四流大学的,才可以发现、确定自己是班里最聪明的。不然, 十之八九是自作聪明的。
就是以国内大学以分数划线的招生,某些高分就低学校的,也不能确定自己最聪明。我自己的经历,我进大学时, (大学录取大多是录取分+20以内的),我们宿舍里一位考分比我多了70分,比我们系里第二高还多25分,但他明显没比我们平均水平聪明,最后也以平均稍好的成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