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外祖母讲起,外祖母在前苏联时期因家庭出身不好,全家下放农场种土豆,通过在美国的姨妈搞了个国际婚姻,下船一看是老头,立刻摊牌,要么各走各的路,日后赔偿老头;要么直接上船回去。老头放她跟姨妈走了。外祖母做大型公寓保洁,拼了命的攒了些钱,嫁了同是前苏联来的大厦门童,两人专注投资房产,那也是个造梦时代,到40岁左右就在芝加哥中心地段拥有了80几家住户的大厦。(以上来自朋友妈妈的一本自传体书)
朋友妈妈是独女,外祖父母却不肯投资她的才艺学习更不肯投资她的高等教育,觉得她管好家业就差不多了。高中时碰见了朋友的父亲,德裔穷人家孩子,但很勤奋,年长几岁,也没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她妈妈就结婚了。婚后来了加州,她爸爸先供老婆读书,一气读完博士,自己到40岁才零星修完大学课程。但很有能力,好像做过我们附近一个市的市长,但家境也只算一般,朋友说从小家里不去馆子,妈妈不会做荤菜。他们生了我朋友姐妹仨。据说到了晚年才回芝加哥接手父母的遗产。
这姐妹仨,大姐是助产士;小妹某电脑公司高管;朋友弯弯绕绕的好几个专业和学校读下来,拿了教师证。但父母都是让她们贷款读的书。姐儿仨,老大失婚无子女,自己还贷款没问题;老三家庭情况复杂,简单说老公无工作能力,4个男娃,不知还贷情况;朋友俩娃,工作没几年就下岗在家,老公也是高管,夫妻俩还完大学贷款已经44 、5了。朋友在孩子教育上很不舍得投资,其他方面倒是慷慨,常常感慨,现在孩子们跟着他们还有好日子过,以后自己离家就要受苦了。。。妹妹家重视教育,孩子全面培养,夫家是华人,每年给个十几万专门给孩子们教育,大学后就不知道是不是更多。朋友常常会提及母亲身后的遗产,倒也不着急。
按咱中国人的思路和资产分配,这一大家子,几代人好好规划,应该那一代都不至于有困顿挣扎,能实现阶层上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