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导致的后果zt

来源: career 2015-04-04 21:31: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85 bytes)

人们精神上感觉到的动变,主要来自商业主义信息和娱乐主义信息的虚假误导。

问:信息是精神的粮食,过度匮乏会导致感官饥渴和精神委缩。进入后现代社会,电子技术架设的互联网和媒体桥,使得小小的个人也能拥有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的信息资源,个人精神生活仿佛变得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

答:然而,人的精神自我又有十分弱小和不能自主的一面,信息重复或信息冗余往往会使他六神无主。这时最需要文化的指引而非怂恿。混合着商业主义和娱乐主义的后现代文化,却背弃传统文化的关怀向度,竭力营造飞速转换和急遽变化的紧张气氛,加剧个人内心的浮躁、焦灼、焦虑。
如果说前工业时代第二产业制造了物质污染,那么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便制造了信息污染。虽然,前者重在污染有形物质生态,后者重在污染无形信息生态,但 二者都具有破坏人类生态的特性。今天社会生活中,互联网、电视、图书、娱乐场……,有多少隐蔽的携毒制品?更有多少公开的有害垃圾?它们构成物质环境污染 之外的信息环境污染,使得人类的外部生活与内心生活都处在严重污染之中。
物质污染的恶果有目共睹:空气、河流、土地全被严重污染,粮食、蔬菜因此遭到污染,家禽、家畜因此受到污染。人类所吸、所饮、所食、所穿、所用……全部有毒,几乎生活在一个毒化世界中。
信息污染导致的后果同样明显:它渗透个人表层意识并搅动其深层意识,让个人经常处于无所适从又必须选择的多难状态,造成个人选择的随意性、瞬间性、不 确定性。于是,从外在的家庭维系、职业保障、朋友圈子,到内在的理想追求、价值目标、道德基座、情感依托,人都只能跟着感觉走而破裂成共时态碎片和历时态 片段,个人的外部生活与内心生活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生由此失去应有的稳定、连续、坚持,不能不落入某种不断被抛掷的失重状态。

问:社会生活中热闹非凡的时尚狂、追星族、模仿秀,让我看到最有个性的后现代人其实最无个性。人们的个性如同半空中并无差别的万千落叶,叶面大小、叶脉曲直和飘落姿态已无关紧要。难怪中国作家梁晓声,要用一个“破”字来形容这些浅薄无聊的“新人类”。

答:信息滥食症、信息消化不良症、信息厌食症的危害性,跟信息饥饿症、信息营养不良症一样可怕。

所有跟帖: 

不能同意再多。 -Critters- 给 Critters 发送悄悄话 (3 bytes) () 04/05/2015 postreply 05:11: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