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文化,更是经济上的现实。中国几千年农业经济,主要靠人在农田里体力的劳作,收获作物,休养生息。而年幼的子女是不可能

来源: 吃素的狼 2015-01-03 22:16:0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83 bytes)
回答: 关于孝顺的一点看法遍野无尘2015-01-02 22:02:32
胜任酱紫的工作,必须靠父母喂养。
而子女长成具有农田劳作的能力后,父母则由于年老体弱而失去劳作能力,必须靠子女抚养。
维系酱紫的互助关系的,便是一个“孝”字。
原因很简单,父母不会丢弃自己的孩子,而子女有可能丢弃父母。而农业社会不具备工业社会所具有的巨大生产潜力和由此而引发的人口流动。
工业社会养老社会化完全可行,并且孝顺由于时空转换而变成有心无力的空架子。
所以,孝字也是封建农业社会维系社会安定的必要宗法。
孔老夫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关心的还是田间的生产力。一旦无后,田地便只好荒芜。家国便无从生存。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孝字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层面的互动和关心。有些老年人眷恋老式的孝顺,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过渡过程,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但是,由此引发尊孔闹剧,就是思维的倒退和对社会发展的反动廖。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紧密的家族人际关系,事实上对后辈的发展和弱者,有相当大的帮助共生的作用。这就是不管亚洲人穷还是富,美国街头难以见到亚裔HOMELESS滴身影,实在得益于亚裔的家庭紧密关系,包括孝。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