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教4岁儿童认会570个汉字,看看一个美国的全职妈妈是怎么做到的?(ZT)

来源: Nott13 2013-12-12 06:29:1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3777 bytes)
网上发现这篇文章,读了以后觉得很受启发,因此转给大家分享。

《中华字经》学习小结

rst, 20079



我女儿四岁半,找了个伴,学了两个月中华字经学完了大字本教材第一册992个字(相当于学习机两小本)。我有单字卡,四字条。上个星期两个孩子分开考试,结果是所有字条(无序)都能正确认读,单字(也无序)两人分别记住572575。其实还能认更多 -- 我们时间紧,在每个字上只停留几秒。 我有一肚子经验教训想和感兴趣的妈妈们分享。我要上班,还要带两个幼女,回复速度慢,请大家耐心点。 

学习小结 - 自序

因为想向国内的朋友推荐《中华字经》,我偶然在国内的论坛看到了许多学习中华字经的负面反馈或求助,却鲜有正面回答。联想到我们现在教的这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促使我有了写个总结的想法。总结的过程其实也是反思的过程。 

显然,生活在北美的人群学习中文有困难就用特定的环境因素作借口,倘若国内的孩子学习字经也困难重重恐怕就是方式方法问题了。 

后来,问起这事的人多起来,让我觉得写个总结的责任突然重大起来。写得不好,岂不误人子弟? 

于是,我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下笔了。希望各位看官,多给些反馈意见。谢谢! 

学习小结 1 

接触《中华字经》不过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但在美国绝对可以学好中文这个信念却是早就扎根在我心里了,因为我认识一个活榜样。 

十一岁的孩子听说读写中文的水平与国内同龄孩子不相上下,写的日记有血有肉,丰富的感情跃然纸上。这个孩子是在欧洲出生的,八九岁才举家迁居美国,没在中国呆过,能听说读写的也不指中文英文。请教了孩子的妈妈如何学习中文,只被告之两点:从五岁开始每天半小时,开始时不教拼音。连个课本都没有,生活中碰到什么字就教什么字。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还以为所有华人家庭小孩的中文水平都这样高呢! 

前些时候又见到了这个如今已上高中的孩子的最新习作,叙事之余又加入所思所想。再次请教她妈妈,回答浓缩成一句:每天半小时。 

这时的我已是两个娃娃的妈妈,已经知道这每天半小时的分量了。直到现在我也问自己,十余年来每天半小时,我能做到吗?孩子能做到吗? 

也许十余年来都坚持做一件事本身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更大。学会持之以恒。对,就是这个词。 

总之,在还不知道如何做之前,我对这项事业的艰巨性和持久性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 

相信有更多的妈妈将来能体会到我所说的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在后文中我会不停地佐证我把持之以恒放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 

学习小结 2

要说这榜样的力量是真大呀。我就一直想等着我们家初初长到五六岁再说。 

在等待期间对我观念形成影响比较大的有那么几个。 

一个孩子的妈妈对我抱怨说,她女儿小时候在国内长大,到这边上小学,周末送中文学校,读语文课本很熟,过了好长时间才发现读的全是拼音,字根本不认识。这事到我这里就翻译成了,怪不得我的榜样说不教拼音呢!但现在我的理解又变了。拼音不是汉语言的自然组成部分,是近代才引入的语音标识系统。拼音是工具,将来教孩子查字典,用计算机输入汉字都有用。问题是什么时候教和如何引导的问题。我目前的计划是教完字经以后再说。 

有一个五岁孩子的爸爸对我说,他的孩子已经学会英语的发音规律,一天到晚拿着英语书看,试着教她中文总被拒绝,说要自己读书。是了,英语知道怎么发音就能读出来,能读出来就知道意思了。英语入门就这么简单。汉语是象形文字,字记不住就不认识。孩子上学以后,英语教育全面展开,上手又容易,对汉语教育的冲击是比较大。孩子渐渐长大有了思想,如果汉语还停留在日常口语,孩子必然逐渐倾向用英文思维,因为他要表达的东西用中文已经无法支持了。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我提前了我的计划。 

还有就是在哪看到一段话,比较西班牙裔学西班牙语和华裔学中文,结论是西班牙裔的西班牙语在美国还那么地道,主要是因为文化的传乘,华人学汉语却远离了中华文化。这话题就大了,能做到文化的传乘,呵呵,那真是上了层次。要想真正双语,家长是要付出心血的。中文学校教认字,教读书,教写作,却教不了用这一语言工具要表达的思想。 

学习小结 3 

写了这么多废话也没有切入主题,其实只想说明两点: 

(一)学习字经只是中文教育事业的第一步。字经只是蒙童教材。用快捷的方法认字而已。 

(二)家长在孩子学中文过程中的指导思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的方向咱就不说了,小的地方,比如说,解释字经字意的时候,是不是顺便加进一点文化熏陶呢。 

我家初初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在三岁送到daycare之前一直是在讲中文的环境里,nanny讲中文,爸爸妈妈也讲中文。在daycare痛苦了两个月,很快就pick up了。在daycare讲英语,回家还是讲中文。基本上是,英文故事就用英文讲,中文故事就用中文讲。 

在她四岁左右我开始琢磨教汉字的事情。这时,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寄来一套《三字儿歌》,我就把配套的CD放到车上,接送初初上下学时听,两天以后,她就从头到尾把二十首歌一口气全背下来了,顺序都不错。就让她翻书,发现摘出书里的三个字一起写下来叫她认,她能说个大概,一个字一个字认就不行了。 

看来她这个年龄听背很容易,只是《三字儿歌》太简单,也不系统。我就上网百度,一找就找到了《中华字经》。认真研究一翻以后,发现很符合我的理念,就买下了

注:

那套《三字儿歌》不是识字教材,很简单的,第一个是《起床歌》,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与《中华字经》没可比性。 

我的朋友寄来《三字儿歌》的时候,我都没搞清是送给初初的,还是送给那时候才6个月的老二的,后来就一起听了。 

学习小结 4

我买中华字经学习机,大字本教材和同步阅读的时候还不知道我最终会用什么方式教。 

因为有先前《三字儿歌》的经历,我一直希望初初在开始学习字经前,能一段时间字经。对我个人而言,接送初初上下学的路上听效果最好,时间不长,能保证精力集中。可我的车上不能放磁带,后来联系中华字经国际书院,知道他们另外有CD这里多说一句,很重要,现在基本上是课还没上,两个小家伙已经都会背了。 

在初初听CD的时候,我开始考虑如何教的问题了。我希望找几个孩子一起学,这样一件耗神的事情,多几个家长相互之间有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总比孤军奋战好。孩子之间有竞争对他们自己也是个激励。 

许多家长看了中华字经的内容后都觉得太难了,多枯燥啊,孩子受得了吗?普遍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很多人连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都不给,就否定了中华字经。也有的家长借了我的学习机回家试了一天,说孩子不喜欢,算了吧。这就是我说的家长的指导思想起了关键作用。 

我个人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是家长认为孩子怎样,孩子最终也就成了什么样。因为家长不由自主地按自己的逻辑和想法塑造孩子。由于我有那样的指导思想,如果孩子不喜欢,我也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会轻易放弃。 

这时,我碰到了David的妈妈。David妈妈在国内就教小学语文,来美国后一直在教中文学校。她对美国中文学校的教学现状有很多看法。在试用《中华字经》的问题上我们一拍即合。试试呗!教,只会有利无害;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嘛。 

这里我要再啰嗦两句。找Group的过程也要写那么详细有必要吗?能坚持看我的小结到这里的,肯定是对中文教育认认真真的人,也就是我寻寻觅觅的人了。你真出去找志同道合者的时候就会发现知音难觅了。找不着也没关系。我后面的体会不是Group Study也适用。 

如果真找Group,我建议找年龄相当,中文水平相当的。 

学习小结 5

我们的教学是从200757日正式开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调整,逐步形成一种规律。下面就写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华字经》推广讲座里提到的四步骤(鲸吞,反刍,迁移,整合)是我们的教学指南。建议家长们认真研究一下,领会其中精神。 

起始阶段很重要。家长要调整教法,孩子要调整学法,孩子一挣扎,家长一急躁,这事就砸了。其实,学字经对这么大的孩子很容易,想学砸了都不容易。听别人说得再热闹,轮到自己教学的时候,还是觉得新鲜。老师不同,学生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反映。如果孩子能一次轻松背下16个字(我说的是背,不是记字),就加到24个字,再加到32个字,不断试探孩子的接受能力,取上限。这个上限,你会发现,过一段时间就不是他们的上限了。我们这两个孩子第一册基本上是32个字一课,现在多加几行也能轻松对付。情绪好的时候多加几行,不好的时候少教点,但再少也没有少于32个字。 

轻松入门的诀窍就是听!听!听!听的过程就是鲸吞。听能帮助建立语感和韵律,背下来是理所当然。 

前面我说过正式上课前,我家初初已经听了一阵字经,可David没听过,上课的时候才听。第三天见到我就躲起来,不想上课了,告诉他妈妈,太难了,不学了。后来也在车上听CD,等学到第5课历史时,就发生了这么个小故事。 

David
到别人家做客时闯了祸,主人批评他的时候,他涨红了脸,憋了半天说,阿姨,你别说我了,我给你背中华字经还不行吗?于是从乾坤有序一直背到历史,把阿姨听得目瞪口呆。 

可想而知由此收获了多少夸赞。总之,我再没有听其中哪位说太难了,倒是听见说这太简单了。一般这个时候我都会赶紧夸,你们两个太厉害了,这么难也认得这么快。” 

学习小结 6

说到听,我觉得大字本教材的VCD有点快,不适合新学,更适合复习。我们这两个孩子和家长都喜欢听后来拿到的CD,是跟读版,语速适宜。 

听完了,上课时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正音,保证他们字正腔圆背下来;一个是帮助他们记字。 

跟读几遍后,让他们自己背,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因为他们就是靠记住的音对上不认识的字,发音正确是学习字经的根本。觉得一口气背得太多,那就分两口气,比如先教16个字,再16教个字。 

背得八九不离十时,就可以上字了,建立音和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反刍,想尽各种办法帮他们记字。 

虽然我在这里行文很严肃,这严肃是留给我们家长的,实际教课时,课堂气氛一定要愉快活泼。充分发挥你的创造性帮他们记字。 

我记得教第九课品行时,David挺着肚子举着字抓耳挠腮,就是想不起来。我就顺势在他肚子上推了一把,说我推你的大肚子!俩孩子立刻笑得不行,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口中重复我推你的大肚子!这个字忘是忘不掉的了。 

哦,对了,我们的字卡字条是后来爷爷送的。我们教课的时候,看背得差不多了,就把字条拿出来,开始是往小板上钉,现在听了建议,用Pocket Chart,很方便,一插就行。点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几遍。形式不限,比如让小朋友当老师,拿个小教鞭,一个字一个字教俺们读。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让他看着读。差不多了,就拿字卡。 

两个孩子一起学可以竞争,比如找字,看谁找得快,找得多。开始的时候,他们会借助背诵找字。反复找几次后,就能记住手里的字了。 

我一般是重点让他们找一级,二级字,还有就是每一行里至少要认识一个字,这样,把字条打乱,他们也能认出那一条。

学习小结 7

课上能多记字固然好,但我觉得想学好字经,多记字,记牢字,并不是靠一天记了多少字,而是靠重复。今天学的字,如果明天不看,后天肯定忘了。重复次数越多,记得就越好。 

David
和初初重复的方式有一些不同。David自从上次背字经得了表扬以后,来了劲,恨不能见着个人,都要拉着背字经,平日里因为不用上学,总抱着大字本教材,这第一册翻到最后都卷边了。初初平时要上学,但我还是争取早上上学前让她看一遍最近学的,用大字本教材或字卡字条,晚上睡觉前看一遍,用大字本教材,字卡字条或学习机的时候多,同步阅读用的少,因为开始时她对同步阅读兴趣不大。学习机带的小册子怕弄坏,还不敢让他们到处带着跑,大字本教材就不用担心这个。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督促他们重复复习,还有就是帮助他们迁移,实际上,还是帮他们记字。方式方法不拘一格。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喜欢游戏,那就自己开发一些游戏项目;有的孩子喜欢自己当小老师,像我们家初初就偏爱字卡,那我和她爸就当学生好了;有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像David,那就鼓励他们去表现;有的孩子喜欢阅读,那就一起读,他认识的让他读,他不认识的你来填;有的孩子喜欢儿歌,那就隔三差五地找些儿歌当作业,叫他认认。方法多得很,选择自己孩子喜欢的方式,效果会好些。帮他们复习记字,没必要一本正经,茶余饭后,随便来那么一下就好,关键是每天都来那么一下。 

同步阅读里的内容编排完全是为了巩固和迁移字经上学的字。当孩子们发现他们会念出整个儿歌或短文的时候,会一下子兴奋起来。 

字卡确实能帮助孩子提高迁移速度。卖的字条字卡,优点是字大,耐用,缺点是不分开卖,一卖就是四册。如果有钱没时间,就买字卡;如果有时间没钱就做字卡;如果又没钱又没时间,你就做些一级字的字卡;要么就借用电脑,不用裁卡片了;实在不行,就随手写几个字。总之,付点心血,就会有收获。 

学习小结 8 

说到重复就要说到进度。 

我觉得我们第一册的学习节奏掌握得还行。我们一般是星期二,三,四上新课,星期五复习一星期新课,每两个星期复习一遍近两个星期学习的课程,其他时间自由复习或加点阅读等活动,第一册完了进行了一星期的总复习。现在想想觉得如果中间加两次阶段复习也许更好。这两个孩子虽然第一册学完了,但是还是要时不时地拿出来复习一下,不然就会忘记了字形。 

复习和新课的安排是有节奏的。因为我们觉得关键在反复,所以没必要非要等这一课的每个字都记住了才开新课,更好的办法是学新课的同时,不停地温习旧课,反反复复。 

照我们目前的进度,一年之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学完字经是完全可能的,更何况他们现在越学越快了。 

学得快的,每个字反复的机会也就越多。比如说,同样是96个字,一个孩子用三天教完,然后用三天复习,另一个孩子第一天教32个字,然后复习两天才完全记住32个字,这样96个字就要九天教完,如果后一个孩子不加时间复习一下96个字,很难讲两个孩子最后谁的学习效果好。 

我觉得字经的课程安排在一年之内授完是有道理的;拖的时间过长,阅读不能适时跟进,反倒把先前学的又忘了,走了普通教材的老路,把字经的优势弱化了。 

学习小结 9 

我觉得怎么强调重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本来还想多写两句,怕一展开就收不住了,以后慢慢聊吧。先写写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先说说注意力。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所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像我们这两个孩子,半小时比较合适,最多最多一个小时。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课时安排的时间长,那我建议您不如分成两三个sessions,中间休息时间让小朋友尽情玩耍,这样比一直把他们按在那里学效果要好。或者把新课安排在前,复习安排在后,切忌长时间灌输新内容 

上课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变化尽量延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充分调动他们的五官和四肢。我对幼儿心理学没什么研究,如果说的不对,请指正。耳朵累了就用眼,眼累了就用嘴,嘴累了就动手动脚,总之,老用一个器官是不行的。 

我们上课的地方有个小滑梯,上课的时候打滑梯?!是啊,谁先把字找出来谁就可以去打三次滑梯,注意有定量哦!或者,我们有张小桌子,谁说对了五个字就可以爬上桌子往下蹦,看谁蹦得远。或者,......,有太多方法了,就地取材。我还干过这样的事,让他们捂着一只眼看字,捂着一只耳朵听,不过得听清楚我让捂的是左边的还是右边的。 

反正,尽量让他们规规矩矩坐着学,当无法再让他们规规矩矩坐那的时候,那至少得让不规矩的事发生在我的掌控之下,由老师来引导。每当他们有分神的迹象时,你就得想法子变一下,不是你变,就是他们变。老师怎么变啊,变声音,变语调,变姿势,变表情,变眼神,变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怎么变都行,就是不能不变。小朋友怎么变啊,讲蛤蟆鼓囊就让他们当蛤蟆,嘿嘿,你想怎么折腾他们都行,他们还特高兴。 

学习小结 10 

最近几个月,初初爸一直吹风说:孩子是夸(着长)大的嗯,想想还瞒有道理的,只要不涉及是非问题,夸奖的威力往往胜于训斥。性格中的弱点,学习快慢在我看来都是不涉及是非的。 

教字经的时候尽量不贬恶褒绩赏劝罚惩 

有人问我们有没有物质奖励?说有也行。刚开始的的时候,我准备了许多sticker,谁学得好就发一个,最后看看谁得的多。结果,Davidsticker不感兴趣,课程结束时,会把sticker统统给初初。经过一番演变,最后定形在一种奖品上--snack。为啥呢?每次都是初初放学,我接了她去David家学字经,学完了的时候正是肚子拉警报的时候,所以饼干尽然成了抢手货。第一册学完考试还是搞的挺正式的,一人准备了一口袋东西。 

其实这点奖品并不重要,您的夸赞才是最重要的,绝不吝啬。还没开始上课就开始夸,一直夸到下课。上节课你们学得真快呀,你们是最聪明的了,我们把上节课学的复习一下好不好。”“初初声音很大,很好听。”“你们是最棒的小朋友了,对不对呀?”“哇!怎么难你们也能学的这么快,太厉害了。”“今天学得太好了,回头告诉爸爸好不好?”“不得了了,认了这么多字,马上就可以给我讲故事了。”“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这个简单,你们这么聪明,一学就会的。” 

如果几个孩子学得程度不同,我觉得原则上还是要鼓励。游戏比赛可以分组,将程度相当的放在一组。 

初初吐字非常清晰,背得非常快,但找字总比不上David,虽然后者舌头老打结。比如一共16个字,初初找5个,David找了11个,我除了表扬David,还会对初初说,初初读得非常好听,也找了好几个字,学得不错,要是下次再多找几个就更好了。”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老师要留心分析。初初认字找字这个问题,我也跟她着急过,有一次上课,她老想往地上躺,不看字怎么能认字呢,结果回家的路上我还跟她生气。初初回家之后,去后花园摘了一朵花给我,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送你花吗?”“为什么呀?”“因为你教中华字经教得好呀!”“......”我的心里羞愧了很久。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我们每天上课的时间并不是初初状态最好的时候,甚至是她最累的时候。我发现经常是晚上睡觉前还不会的字,第二天一大早问居然一个都不错。所以,有必要生气吗?事实上,第一册学完了,两人旗鼓相当。 

一时半会学不好,记不住,那就择时再战,多反复几次。 

学习小结 11 

孩子们到底是怎么记住字的,我没研究过。据我的观察,起码通过以下两点:联想定位,拆分字及偏旁部首。我都能看出来,估计这两点对字形记忆的作用那是相当得大了。 

联想定位就是整体映象,字的记忆相互之间是有关连性的。 

比如从一堆字条中我抽出一张淮泻滞沽,如果有点犹豫,十之八九他们会说让我想想。想什么?David是那种心里想啥嘴里非要说出来的人,只听他从前面某一行开始,念念有词,一直翻着眼睛背到淮泻滞沽,停住了,掂量一下,然后大叫淮泻滞沽。初初是心里默念不说出来,但思维过程应该是一样的。 

再比如,叫初初认某书上的字,初初的第一反映是字,这一影响显然是出自社会改良

再比如,哪天看到字,他们不仅说出,多半还会说是孙文思想的文 

由此可见,多看字经绝对有用。而且一定要先整体输入,从整到零的顺序来识字。 

再说拆分字及偏旁部首。这个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积累了一些汉字,对汉字的感觉日臻亲近以后,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开始拆分字和识别偏旁部首。 

记住了,也就记住了;认识了,也就认识了 

毫无疑问,偏旁部首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字义和记字有时用偏旁部首解释字义很直观。可以隔一段时间就重点引入一个偏旁部首。比如,讲这个字的时候,我第一次有意识地讲提手旁。我就说了, 就是用手拿的意思,很多用手做的动作都有提手旁,比如(老拿推说事,没办法,我不提,他们也会提,谁让记得太牢呢),猜猜看还有哪些字会有提手旁?初初就问开了,字怎么写啊?呢?”......,她说一个我写一个,每说对一个就得意一番,这些根本没学过的字就带出来了。不要小看他们的吸收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平时学字的时候就引导和鼓励他们观察比较,字与字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琵琶琴瑟哪儿一样啊?锣镲铿锵哪儿一样啊?识了一些字以后,麻烦来了。”“”“”“”“分不清了,那就把几个字放在一起比吧。比得越细记得就越牢。 

学习小结 (结束语

这些是我教完第一册以后的心得体会。至于阅读,现在还停留在同步阅读及儿歌,短篇上,等以后有成熟的感想再和大家交流吧。 

下面讲两个David妈妈提供的故事来结束我的总结。 

第一个讲的是一个男孩。在国内大约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来的美国,初来时在《世界日报》上发了不少文章。中文的基础不错。后来因为弟弟的降生,妈妈疏忽了哥哥的中文教育,一年以后,哥哥已经写不出东西来了,字也忘了怎么写了。这成了妈妈心中难言的痛。有人说字经是死记硬背,所以记得快忘得也快。我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不认同这种推理。天天写,写了五六年,断了,一样忘。 

还记得前面说David妈妈在中文学校任教吗?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她班上的一个印度学生。几年前从新加坡过来,在新加坡时选修了中文。这个印度学生上课能听得懂,作业也能完成得很好。人家都能学好中文,我们似乎找不到学不好的理由了吧。 

这两个故事是为了呼应我最开始讲的持之以恒 

象我这样平时上班,回家还要带两个孩子,能投入字经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认为只要坚持,总会有摘到果实的那一天。家长们如果能相互勉励,一起摸索和分享经验,我相信最后也能笑到一处。 

我也不是什么专业教师,您就当个参考吧。看见我又坐在计算机前,初初爸说:还写呢?你才教多少啊,也敢写。知道什么是捧杀吗?嗯,我当初下笔的时候想的是棒杀,想听听不同的声音,以纠正我自己的偏差。方法我可以改进,但什么中心什么基本点的我是不会动摇的。 

仅以此文自勉及与我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家长们互勉。 

我自己从头读了一遍,发现许多错别字还改不了,我是不太习惯网上贴文章的。另外,还发现忘写了两点,赶紧补上。 

我觉得父母两个人思想认识要统一,同心同德,才能教好。我见过一个妈妈正那儿下决心呢,爸爸却在一边泼凉水。这里要表扬一下初初爸对我教学的支持。我写总结前,初初爸给我拟了个提纲: 

-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
鼓励为主; 
-
注意观察孩子的反映,变化; 
-
多种教学,游戏方法结合使用; 
-
引入竞争机制; 
-
注意与《中华字经》出版发行部门沟通,及时补充更新信息; 
-
一听,二背,三认,四反复,五应用迁移。 

所有跟帖: 

再过两个月,看还能认多少? -monochrome- 给 monochrom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06:38:37

这个不难。 俺女儿一岁半的时候俺就教她认字~~~~ -laosan- 给 laosan 发送悄悄话 (408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07:36:11

我就不懂这全值妈找点事做好不好,跟4岁幼女过不去,让她6岁带眼镜,10岁瓶子底 -zephyr2012- 给 zephyr201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08:28:15

真可悲,拔苗助长还津津乐道 -sayyousayme- 给 sayyousaym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08:30:11

这个我就不学习了。 -soundofsilence- 给 soundofsilence 发送悄悄话 soundofsilenc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08:48:29

天 我家的就认几个字母 -dontaskmewhy- 给 dontaskmewhy 发送悄悄话 dontaskmewhy 的博客首页 (18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14:24: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