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一次人生,一次人生只有一次童年,而一个快乐的,玩得开心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自信和幸福的最大“本钱”。可在中国文化中,最常见到的,就是亲生父母剥夺亲身孩子的童年,让孩子成长在不幸之中,没有幸福感,快乐感,而长成人后没有自信和自爱。
为什么中国人这样虐待孩子而不自知呢?我总结几条简单的原因,1,在中国那样封闭的竞争环境中,不当“人上人”,就绝对是“人下人”,会被人踩,被人害,再加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大家就在所以理所当然地孩子折腾起来,你的孩子考了100,我的孩子要是只考了99,肯定就成了你对孩子的“人下人”了,所以今晚我的孩子就别想睡觉。这一点在中国也许勉强管用,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把这一套带到西方社会来,殊不知西方社会根本不吃这一套。西方社会看重的是人的管理才能,创造才能,在平时人际关系中,看重的,更是人的真诚和爱心;2,绝大多数中国人似乎都认为世俗的成功靠的全是后天教育,传统的中国人生观也认为人生下来时一张白纸,或者更糟-“人之初性本恶”,所以一定要把天性抹杀掉,并且以为后天知识越灌输得多,人的创造力就越强。殊不知,人生下来,基因里有着无数代人的积累,而正是这些先天的“密码”,才是人的创造力的根本,而好多中国父母最擅长的,就是把这个先天的“秘诀”最有效地,尽快地“解决掉”,在孩子已开始知事时就采取各种措施压制孩子的天性,直到其消失殆尽。所以在中国人中往往很难找到有主见的人,因为他们的“主见”早就被父母抹杀了,他们脑子里装的见解,都是他人的“见” - 或父母的,或老师的,或某某“家”的。这也揭示了为何历代中国人中匠人居多,真正有创造力的天才极少;3,这一点听起来太阴暗,最让人难以接受,那就是代代相传恶性循环的长辈对晚辈的践踏。老子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于是儿子也别想过得舒服。当然,这样的父母也许不是大多数,但绝对不少。
人生本来就不容易。好多自以为是的中国父母,偏偏还要把本来可以轻松的时光-童年,活活地搞成一个高压的人间地狱。人生固然充满竞争和压力,但对付这个压力的最有竞争能力的,是自信的人,而不是没有任何创造力只会做功课的“机器”。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注意到过,那些在待人处事中落落大方,充满自信笑脸常开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都有爱他们的父母;而那些满脸愁容,不懂得笑,每天精神紧张的人,往往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和待他们严厉,甚至虐待他们的父母。这些成天心理充满压力的人,尽管有好工作,有优厚的物质条件,仍然不能活得开心自在。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把自己不开心的理由推到“物质”或者“事业”方面,认为自己不开心是因为钱挣得不够,事业不成功,名气不够大。如此折腾,如海水止渴,欲饮欲渴,落个一辈子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