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的内容并不是我原计划中的(二),是有感而发,临时增加的。
女儿7岁的那一年,每天放学,我请附近的一家朋友(中国人)的父母帮助接到他们家照顾,我下班后再接回家。两家关系很好,他们有个儿子,叫扬扬,比女儿大三岁,在同一所学校,每天两个孩子被一起接回家。
一天晚上,扬扬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两个孩子昨天闹别扭,扬扬可能对小丫头说了难听的话,小丫头今天回到家对扬扬说,“我今天把你说的话告诉你的老师了。”扬扬吓哭了,扬扬的爷爷奶奶都很紧张,怕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我听完马上对扬扬妈妈表态:“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处理好,明天一早我就去学校和扬扬的老师说明,告诉她这是孩子们在家里的小矛盾,我一定会和老师解释清楚的。另外,告诉叔叔阿姨,太抱歉了,他们帮我的忙,现在却让他们跟着担心,好好安慰他们一下,告诉他们没事的。”
放下电话,我把女儿叫过来,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两个孩子回到家后常常一起玩,可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大,一个小,矛盾冲突就难免。两人经常为玩什么,怎么玩,谁先玩争执不休,互不相让甚至吵起来。女儿说,昨天在争吵中,扬扬说了“S”word。她说:“坏孩子才说这种话,所以我今天就去告诉他的老师了。”
我尽可能地耐着心给女儿讲道理,我告诉她,扬扬说脏话是不对,可是这是在家里发生的,不是在学校,所以你应该先告诉妈妈,妈妈会和阿姨讲,阿姨会批评他的。你知道扬扬不是那种坏孩子,如果老师因此批评他,他会难过,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会伤心。你和扬扬是朋友,妈妈和阿姨也是朋友,我们都不希望朋友难过,对吗?
听了我的话,女儿不吭声了。我接着说:“明天妈妈去学校,我们一起和扬扬的老师解释,好吗?”女儿懂事地点点头。
接着我赶紧给另一个朋友家打电话,谈妥由他们帮助接女儿放学。之后我再给扬扬妈打电话,解释我的安排,说希望两个孩子分开一下,都冷静冷静,并希望老人不要因此误解,朋友对我再三感谢。
第二天早上,我和老公带着女儿找到扬扬的老师,向她解释这件事的原委,并表示我们已经自己把问题解决了,老师表示理解,不会责备扬扬。其实扬扬是一个老师非常喜欢的孩子。
当天晚上我们在信箱里发现了扬扬写的道歉的卡片。我特意让女儿认真读了,她心里对扬扬的气也消了。
过不久,是女儿的生日,我们为她请了几个她的好朋友来家里开个小party,我和她商量:“我们也请扬扬好吗?”“好啊!”女儿好像早已忘了那件事。扬扬来时带了一个大大的毛绒玩具,让女儿好开心。
之后,两个孩子关系正常了,晚饭后又经常相约一起去park玩。
事后,扬扬的奶奶对我说,扬扬的妈妈非常感慨,说这件事情XX(指远方)处理得多好!不像有的中国家长,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忍着,和中国孩子之间有一点摩擦,就来兴师问罪。
我明白她说的话,扬扬高高大大,又特别聪明,难免有点高傲。我就亲眼见有家长用咄咄逼人的口气对扬扬妈说:“管管你儿子!他说我儿子stupid。”
这件事情在我们两家之间没有留下任何阴影。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州。但是两家的关系一直没断。去年,扬扬考上了特别好的大学,我们一家为他高兴,特地利用假期去看他们。五六年没见,见面后特别亲。朋友一家对我们热情招待,扬扬还把他用过的好多书都给了女儿。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模样,当我们大人提到当年的那件事,他们都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后记:“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一)”在子女坛发出后, 有很多评论,大家的鼓励支持和理解令我很感动,如果对大家有启示和参考的作用,那我就觉得写出来是值得的。
有些质疑令我开始反省自己,梳理来美十几年的经历,发现置身于同胞之中,自己没有敌人,只有朋友,更没有与中国家长冲突的纪录。但是,不经意间,却从记忆深处把这件小事挖出来了。
写的过程中,心情大好,一直被温馨的情愫充盈着,真是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