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中国实际负债规模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出数千亿美元,中国经济对信贷的依赖已经到了一旦收紧货币供给就可能引发严重混乱的程度。
考虑到市场对中国政府数据的可靠性普遍存在怀疑,高盛分析师邓敏强(MK Tang)决定追踪资金的轨迹,以便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债务的实际状况。他的研究结论是,2015年中国负债水平比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多出约人民币6万亿元(合9,130亿美元)。
邓敏强在一份报告中称,去年中国信贷投放力度非常大,约为人民币25万亿元,占去年GDP的36%,比社会融资总量所反映的规模高出约6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则高出9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总量是衡量经济中信贷总量的指标,但邓敏强认为,这一指标不够全面,因为没有覆盖金融机构表外债券互换和影子贷款。
邓敏强决定追踪家庭和企业投资去向。他认为,这种方法覆盖范围足够广,可反映放贷机构的多样性,同时范围仍足够窄,可避免重复计算。
他说,在试图更加系统地追踪资金流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相比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所显示的水平,似乎明显有更多资金被创造出来并在家庭和企业间流通。
邓敏强还发现,他的数据与官方政府数据之间的差距在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扩大。当时适逢中国央行为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而转向宽松货币政策。
邓敏强表示,2015年的情况显示,中国经济对信贷的依赖大幅加深,可能需要相当大的持续信贷流以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水平。
在影子银行业务增长令人担心监管失灵之际,邓敏强也对中国能否承受债务负担以及金融系统缺乏透明性问题表示担忧。
但是他说,更大的问题是,上述情况对识别潜在压力点和预测潜在影响会如何发生产生干扰。
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指出,中国政府上月开始采取措施控制信贷增长,导致企业债券发行呈现下滑趋势。
张志伟称,他们认为政府的策略是限制金融领域杠杆水平的上升,同时通过政策性银行为直接融资提供支持。
收紧信贷控制可能会导致今年下半年房地产价格走软和经济增长放缓,同时令人民币汇率承压。
张志伟称,此举或将增强国内资金寻求海外投资机会的意愿并加速资本外流。
张志伟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汇率将从现在的1美元兑人民币6.5700元贬值至1美元兑人民币7.0000元。
Sue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