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一名司机使用优步的叫车软件搜寻顾客。
中国叫车市场的竞争终于不再只是比谁花钱更快了。
在去年融资并支出数十亿美元用于补贴叫车订单以实现规模效应后,优步(Uber Technologies Co.)及其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 简称:滴滴出行)的高管上周五都强调了各自在实现盈利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些高管是在由《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与f.ounders在香港联合举办的Converge科技大会上发表上述言论的。
中国叫车服务市场龙头企业滴滴出行的国际战略部总监李子健上周五说,滴滴出行覆盖的400多个城市中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实现盈利,而且很快将实现整体盈利。上个月,苹果公司(Apple Inc., AAPL)宣布对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使这家中国初创公司在与对手优步中国(UberChina)的竞争中获得了一个强大的支持者。
优步中国业务战略部门高级副总裁柳甄表示,目前优步中国在每一趟车程上的支出比一年前减少了80%,该公司正走在实现盈利的正确道路上。柳甄是滴滴出行总裁的堂妹。
柳甄称,为了使这一业务模式奏效,必须降低成本。她说,公司已经削减了对司机的奖励和其他营销费用。
和一年前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当时优步和滴滴以高额补贴吸引司机,中国媒体上充斥着白领员工辞掉工作当全职司机的故事。在此之前,中国两家叫车应用滴滴打车(Didi Dache)和快的打车(Kuaidi Dache)之间的补贴大战甚至更为凶猛,这两家公司后来在2015年情人节当天合并成滴滴出行。
优步和滴滴表示,最近放弃高额补贴策略是行业自然成熟的一个结果。两家公司拥有足够的用户忠诚度,不需要依赖大量的优惠券,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高额补贴策略也越来越不可行。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去年宣布计划对叫车行业实施监管。规则的第一份草案于去年年底发布,禁止叫车应用公司设定低于成本价的车费,要求它们的司机取得从业资格,并让定价更为透明。规则的最终版本将于今年通过,但不清楚与草案相比会有多少变动。
两家公司在减少补贴的情况下,均面临留住司机和乘客的挑战。在北京,今年两家叫车服务公司的等待时间都比去年长,一些接受采访的前司机表示,补贴基本没有了,他们也不怎么接活了。
Eva Dou / Juro Os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