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李克强为什么还不着急?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14-09-17 11:27: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94 bytes)
刘罡

8月份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迅速消退,但李克强总理向外界传达的信息却是当前经济形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的底气何在?气定神闲背后是否也有难言之隐?

中国的经济引擎在8月份明显减速,当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华尔街日报》9月14日在《经济引擎减速 中国或加大刺激力度》一文中说,麦格理集团经济学家胡伟俊认为,8月份中国经济迅速丧失动力;而瑞穗的经济学家沈建光则认为,8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令人意外,政府如果现在不放松政策,中国经济将更加快速地滑坡。

但就在各大投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频频发出预警之际,作为中国经济航船的掌舵人,李克强总理却表现得异常平静。美国彭博新闻社 9月14日的报道说,李克强9月10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天津年会上发表讲话时称,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会随单项经济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中国将继续致力于结构性调整,着力解决长期性问题。他还说,只要就业、居民收入和环境保护获得改善,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比7.5%的预定目标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李克强总理气定神闲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美国《商业周刊》 网站9月12日的报道说,尽管有更多迹象显示中国经济今年可能实现不了7.5%的既定增长目标,但现在还别指望北京会扭开资金龙头。只要新的就业岗位仍然能够被源源不断创造出来, 中国领导人就能容忍经济增速的逐渐放缓。报道说,李克强总理9月10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所发表讲话传达给外界的信息就是,中国正在顺利实现今年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因此目前的经济形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然而,对于一向信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邓小平名言的中国领导层来说,在这番冠冕堂皇的表态背后,是否也存在一丝不可明言的隐忧呢?即担心在现有经济结构下,过度刺激经济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列车脱轨。这种看法并非没有依据。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 9月1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虽然一些投行经济学家断定,中国要想实现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必须尽快打开资金闸门,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刺激,但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龙头其实一直就是大开着的。其结果就是,据美林分析师Naoki Kamiyama和 David Cui估算,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早已超过了两位数,商业银行仅今年上半年出现的不良贷款额就超过了 2013年全年的总额,而这还是在政府宣称中国的金融失衡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之际。这两位分析师说, 今年7月份,中国的全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长了近16%,远高于中国名义GDP的增幅,换句话说,中国政府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继续吹大信贷泡沫,而不是在遏止这一泡沫继续膨胀。

但这篇文章也承认,中国有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足可以作为解决其坏账问题的缓冲。不过文章同时指出,如果中国政府抛售其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欧洲、日本债券来筹集资金填补国内银行业的坏账窟窿,那就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崩溃,最终将日本、美国和欧洲全都席卷进去。

如果情况诚如这篇文章所言,李克强总理没准还真的不用着急了,因为这种全球性金融崩溃的结果是哪个国家都承担不起的,届时中国的问题就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苦药自然也不会只由中国一个国家来吃了。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