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卡车在青岛港某码头内行驶。
国有企业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xi Coal International Energy Group Co., 600546.SH, 简称:山煤国际)周五发布公告称,已对涉嫌参与中国青岛港金属质押融资丑闻的两家公司提起诉讼。这表明随着金属质押融资事件的影响扩大,这些青岛公司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
山煤国际在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备案文件中表示,已于周三在山西省对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Qingdao Decheng Mining Ltd.)及其母公司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Dezheng Resources Holdings Co.)等六家公司提起诉讼,原因是这些公司逾期未支付1.77亿美元的款项。
西方银行业人士称,上述两家被告公司是中国官方针对青岛港金属融资事件调查的焦点,这两家公司被控非法对同一批金属货物开具多张仓单,并将仓单用作抵押获得银行贷款。青岛港有关部门证实正在进行调查,但政府尚未就相关调查正式发表评论。
山煤国际的诉讼案似乎与青岛港融资丑闻没有直接关系,且诉讼案没有提到任何融资安排。山煤国际之所以起诉青岛德诚、德正资源及另外四家公司,是因为这些公司没有依照与山煤国际的交易协议如期付款。
据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备案文件显示,这桩诉讼案的焦点是这些公司和山煤国际于2012年7月至去年12月间签订的一系列大宗商品供货协议,主要是有关氧化铝粉和铝锭进口及销售的协议。氧化铝是用来生产铝的一种原材料。
在其中一项交易中,山煤国际称,德诚为山煤国际获得的用于进口这些金属的信用证提供担保。起诉文件指出,在德诚担保的这项交易中,两家公司没有支付约1.204亿美元的应付价款。信用证是一种用于确保卖方获得销售款项的文件。
在同一诉讼的另一项交易中,山煤国际称,德正为向第三家公司销售的氧化铝交易提供担保,后者也没有支付总计人民币3.525亿元(约5,700万美元)的价款。
总部设在山西首府太原的山煤国际表示,与这些公司多次协商未果。文件指出,德正、德诚和涉及这些交易的其他两家公司在5月份与山煤国际的代表会面,并出具了偿还欠款的确认函,但没有按期归还欠款。
德正和德诚周五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其他遭起诉的四家公司是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Hualong Xianqi Aluminum Co.)、广南(香港)有限公司(Kwang Nam (Hong Kong) Ltd.)、新联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New Tea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和青岛亿达矿业有限公司(Qingdao Yida Mining Ltd.)。周五,这些公司要么记者未能联系上,要么未予置评。
新加坡外交部和西方银行从业人士证实,已加入新加坡国籍的德正资源董事局主席陈基鸿正在接受中国官方调查。西方银行业者称,包括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 PLC)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在内的西方银行已发放数亿美元以青岛港仓库的金属作为质押品的贷款。这些银行业人士称,其中一部分贷款流入与德诚矿业相关的实体。
青岛港的这桩融资丑闻已经令全球金融市场承压,同时还降低了中国的进口需求,并促使海外对冲基金建立起针对全球铜价的空头头寸。
本月早些时候,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Citic Resources Holdings Ltd., 简称:中信资源)称,公司存放在青岛港仓库约一半的氧化铝下落不明。这一消息令外界对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愈发担忧。该公司称,将自行调查这批氧化铝下落不明的原因。按当前市价计算,这部分下落不明的氧化铝价值约5,000万美元。
本周,中国审计署的一份报告引发了外界对黄金质押贷款的担忧。该报告称,在对25家黄金加工企业的检查中发现了约150亿美元的“不规范”融资交易。
该报告称,这些企业虚构贸易背景,进行跨境、跨币种循环滚动贷款,套取汇差和利差人民币9亿多元。官方报告中出现“虚构”这样的措辞表明这些交易可能非法。
Chuin-Wei Yap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