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36年后再现余震?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12-05-29 11:01: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08 bytes)

国华北地区周一上午发生了一次小规模地震,尽管这次地震仅仅使一些高层建筑发生了轻微晃动,但在一位研究人员称此次地震是30多年前的一次地震的余震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小的震动。

Associated Press
2012年2月20日,河北唐山市曹妃甸港口,工人们目视着一批钢管被装载上货船。

据国有媒体《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这次4.7级的地震发生在北京东部200公里左右的位置,位于唐山市的边界。

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援引一些酒店经营者的话报道说,住在酒店高层客房的客人称感到了楼房在摇晃。但是美联社说,没有设施受损或人员伤亡的报告。

新浪微博(Sina Weibo)官方运营的账户“头条新闻”发布了一条关于地震的报道,截至周一晚间,这条微博的转发量了超过1.2万次,同时吸引了近5,000条评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家地震局研究院的宋志平在这条微博中的言论,即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1976年大地震的规模至少为里氏7.8级,而且在不到一天之后又发生了7.1级的余震。这次大地震是现代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引发争议最大的地震之一。根据官方数据,这次地震造成约24万人死亡,不过有人曾指责中国政府企图掩饰这场悲剧的惨烈程度,认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要多得多。

宋志平对周一地震原因的评论可能是为了安抚大家的紧张情绪。他说,此次地震属1976年唐山大地震余震,破坏性不大,当地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

无论他出于何种目的,新浪微博用户很快对该言论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

本报《中国实时报》栏目对于唐山具体的地质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不过除了这位遭炮轰的专家以外,还有其他地质学者也曾认定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十年后有余震产生。

2009年,网络报纸Science Daily曾在报道里引述过一份刊登在学术期刊Nature上的研究报告。报告作者是美国研究人员,他们发现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实际上都是1811年和1812年该地区发生的7级或以上地震的余震。

报道援引研究人员之一、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地质学家刘勉(音译)的话说,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断层运动改变了地球内部作用于该断层本身和附近断层的力量,因此就会发生余震。在断层恢复之前余震会不断出现,而断层若处于大陆中心地带,恢复起来需要更长时间。

那份报告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中的主要可变因素是断层线两边相互移动的速度。例如,美国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的移动速度相对较快,这意味着10年后该地余震就会逐渐停止。

应当注意的是,唐山位于渤海湾,所以并不清楚拿它与美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类比是否恰当。

我们现在清楚的是,中国网友在唐山和地震方面几乎不愿相信所谓的权威。一位网友周一在新浪微博上写道:一开始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但一看到专家出来维稳,我就觉得这里头有事儿……我得给手电筒充个电。

Josh Chin

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