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十七大再过几个月就要召开,中国政治精英们在此之前的意见分歧可能会令一些外国投资者对手中的中国股票难作取舍。
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将确定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以及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分析师们说,这有可能给中国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平添变数。由于这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归根结底都是由共产党任命的,因此党代会后一些重点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可能会改组,其经营政策也会作出调整,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这些人事和政策变动,或者是即将发生这种变动的传言,有可能加大有关企业股价的波动,而投资者对上述重大决策的内情所知甚少则会进一步增加股价的波动性。但分析师们认为,总的来说投资者不必太过惊慌。
北京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TX Investment Consulting Co.)驻上海的分析师徐炜说,每当有可能发布新的消息、声明和政策时,股市都会有所波动。他认为,投资者这时可能想对股市略微持观望态度,等一切都清楚明了后再作出新的投资决定。不过在他看来,由于政府的大政方针通常是稳定的,因此这不会对股市造成大的影响。
中共十七大预计于今年秋季举行,具体的召开日期目前尚未宣布。虽然党代会上重点讨论的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策,但也有可能确定一些涉及企业经营的具体政策,这提醒人们,中国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为国家的政策所左右。鉴于自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都成了上市公司,因此中国任何事关企业的政策调整对全球投资者的重要性都比以往要大得多。中国的几大国有银行、电信和能源企业在其所属行业内都是全球排名很靠前的公司。
几大国有银行的高层轮换工作已于十七大召开前展开,两名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官员分别出任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和中国光大银行(China Everbright Bank Co.)的董事长,这两家银行目前是中国主要国有银行中经营状况相对较差的。分析师们认为,这一人事调整旨在加速两家银行的上市准备工作。中国光大银行的大部分股份掌握在国有企业中国光大集团(China Everbright Group)及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China Everbright Ltd.)手中。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研究中国政治的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说,未来几个月中大型国有银行的负责人几乎都将被轮换,那些没有被轮换的只是特例。
虽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纷纷上市使其公司治理获得了一些改善,比如说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引入了外部董事,但这类高层人事变动消息仍然无法及时、清晰地向外界披露。
以中国光大银行为例,唐双宁被任命为该行董事长的消息于6月中旬就向全行员工宣布了,而且他也立即开始履行董事长的职责。媒体迅速报导了这一任命消息。
由于中国光大控股持有光大银行21.4%的股份,所以前者股价在香港媒体报导唐双宁任职消息的第二天(6月22日)上涨了5%。但在光大控股于7月16日在香港证交所发表的一份公告中谈及此事之前,该公司未就这一人事任命发布任何正式消息。
有时候,信息披露的迟缓和不充分会使人们难以辨别哪些是管理层的例行调整,哪些是非正常人事变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前董事长陈同海的突然离任就打了外界一个措手不及。该公司6月22日发布消息说,陈同海因个人原因宣布辞职,立即生效。除此之外,公司未再给出更多解释。
自陈同海辞职的消息宣布以来,中国石化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下跌了16%,因为有中文媒体报导说,他是因为受到反腐败调查才辞职的。陈同海本人一直未就其辞职原因发表评论,中国石化和中国政府也都没有对陈同海离职一事发表更多评论。
中国国有企业的观察人士最希望通过中共十七大弄清楚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董事长郭树清的仕途前景。北京的一些银行家和分析师认为,如果中国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不出人们所料另有任用的话,郭树清将是下一任央行行长的热门人选。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中国证券市场部总监李晶(Jing Ulrich)说,如果中国某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升任政府监管机构的负责人,那将会使这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层产生连锁反应。或许投资者想把关注点放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大趋势上。在李晶看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正不断改善,这些企业不断增长的利润和不断提高的利润率就是明证。
Rick Carew / Jason Leow
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