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20年前,中科院曾经办了一个“百人计划”,据说很成功,不少朋友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工作了一两年之后就”百人计划“了。如今,中国政府又办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高科技人才的节目-千人计划。不清楚这个计划的原意或者在其它国家是怎么运作的,但是在英国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海鸥。很久以前在什么地方看见海鸥这个词,忘了当时是怎么说的了。但是我理解海鸥就是在海上飞来飞去的群体,也是指一半工作在国外,一半工作在国内的人们。很多科技精英们在英国高校的谋到教授位置,有自己的实验室,科研经费,雇佣了很多人为他们工作。同时他们也申请到千人计划的经费,作为特聘教授活跃在国内的科研战线上,雇佣了另一批人为他们工作。在我看来,这不失为一种双赢的game。中国政府利用这些人,可以坐享国外的科研成果。而缺少科研经费的英国,也可以靠这些人在中国拿到的经费得到更多的成果。而海鸥们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英国,其余的时间则利用现代高科技进行遥控。
海鸥?
所有跟帖:
•
这是个不错的方式,应该发扬海鸥精神。
-东风飘-
♂
(0 bytes)
()
10/12/2013 postreply
07:26:17
•
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中国对用人很挑剔
-大灰狼太太-
♀
(30 bytes)
()
10/12/2013 postreply
07:44:26
•
是啊。。
-王员外-
♀
(293 bytes)
()
10/12/2013 postreply
13:57:03
•
国内只认硬指标
-大灰狼太太-
♀
(91 bytes)
()
10/12/2013 postreply
14:56:50
•
确实是。你能说说国外的考核还有什么办法吗?
-雪萤-
♀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4:21:36
•
可能基本有三个方面:教学、科研、职业发展
-sublexical2013-
♂
(321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5:21:18
•
我们这里现在对教学没有考核指标,只有论文和课题,如今意见大发了
-雪萤-
♀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5:47:03
•
轻视教学这个弊端很大的,国内科教体系,也会要经历一个基建一样过程
-sublexical2013-
♂
(56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5:57:54
•
很多地区有专门的海鸥政策
-sublexical2013-
♂
(376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1:25:14
•
要不怎么说是双赢呢
-大灰狼太太-
♀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5:33:02
•
该归的自然会归,想留的自然会留
-板凳球迷-
♂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06:55:31
•
两栖也蛮好的
-大灰狼太太-
♀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13: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