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如何评价琅琊榜的服饰?(其实《琅琊榜》是架空的,但剧组在服饰上确实也下了功夫) ZT

本帖于 2015-10-04 20:48:0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zhenren 编辑

zhenren: 其实《琅琊榜》是架空的,但剧组在服饰上确实也下了功夫,虽然配角只有一身衣服,LOL,但是从主角到配角身份地位到服饰上的折射,剧组都是用心了的,这篇分析贴列举了不少。 、尤其是三重衣那里的截图,好喜欢。

 

如何评价琅琊榜的服饰?

作者: 随云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所以我尽量写的详细,若有不足,请多指教
【我id随云其实算是我真名,其他各种网站不是叫随云就叫弈心随云,免得再次引起误会,特加说明】

————这估计是我在知乎上get到最多关注的一个答案,我会好好加油持续更新,直到电视剧完结那天,谢谢点赞点感谢的人—————————————————————————
所有的人都有礼服|官服,正服和居家便服若干替换穿。
不仅全都正确的右纫了而且所有人都严谨的束发结髻
甚至所有称为士子的人都佩玉,而且根据职级场合身份不同,看得出性质材质上的分别。
更棒的是玉佩都戴着身前(正确的) 而不是现代风格的置于身侧【刚找到一个反例林殊( ▼-▼ )后面有补图,看细节无意发现的。。。
比如官员按级别分别着紫,红,绿逐级递减
布料的暗纹,据说古代人的衣服就是这样,除了平民是素面的棉布麻布(小苏的白衣装就是),单凡有点品级可以着缎的,都是有提花织纹的或者遍覆文绣,不会用光板布。
还有有品级的人的正装前面有敝膝,便装时会加上半袖马甲型的外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见错了或者不伦不类的装扮呢

根据《舆服志》提到中国古代禁止平民禁止穿绸缎,禁止用金饰,然而玉饰和毛皮并不在禁止范围内,只有清朝那个朝代才连毛皮都分等级所以玉冠玉簪随便戴,根据大戏看北京一期节目里相关演员提到用的确实是玉,可见其用心
这件衣服很明显是棉布,然而料子很好(松江三梭布价格真的高过一般绸缎好吗)白色不招眼,看在他的文士身份和才名上,一般人不会去计较,而有些古装电视剧里面的人穿着的材质好像窗帘布,这里不招黑所以不举例子
质感非一般的好,光滑、笔挺,带着暗纹,色泽也非常好,以白色为主,清新自然,再加上发饰确实符合云南特色
郡主的这个造型,发髻部分感觉上有点像桃心髻,用的饰物不同而已,柳叶眉并不太细,配上凤眼也不会给人柔柔弱弱的感觉。郡主的服装样式在剧里基本都是男性化的,和靖王的很像,两个人也都是窄袖(胡袖),只是用色纹章还是很女生的。

她的披风,虽然反光,但是花纹依然精细而这种反光的叫做锦,古代也就只有贵族穿得起,上面的花纹称之为绣,贵族等级不同,绣纹也不同,所以郡主这个称得上衣冠锦绣了,当然剧中等级最高的皇帝那就更不得了,目测提花棉面料
越娘娘的分梢眉(应该是吧,流行于唐代麟德年间)如此妩媚,再配上她那双招魂儿的桃花眼,简直时时刻刻都在暗送秋波,越娘娘的发髻(尤其素面那张)应该算是普通的圆髻吧,但是加上珠钗凤冠以后也还是很贵气。剧里所有的服装样式都是改良版的,没有完全沿袭古代风格,所以都很好看,但都沿袭了汉代“以纹为贵”的特点,纹章都很美。越娘娘衣服内里基本是直领儒/交领儒+诃子+长裙的样式,是唐以后才兴起的穿法,区别在于束腰时把诃子和长裙束在一起了。至于外面那个对襟广袖的袍子是什么状况我就不知道了。宮羽姑娘那套行头内里的样式和越娘娘差不多,至于外套应该是由明代的对襟广袖衫改良来的吧。

静嫔的性格就是稳重沉静型,太华丽的造型反而不适合她,然后根据资料显示她的发型属于唐代女子高鬓发式改良版
部分补充静嫔其他发式问题解读——毕竟离题万里
琅琊榜电视剧里面,静嫔的发型为什么不是发髻呢? - 随云的回答
三重衣由外到内的布料厚度、质感、裁剪多么平衡和谐,才有这条漂亮的褶皱,最里一重是假领假袖,但做得够逼真
关于三重衣的解释,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皇帝的服装嘛,就有点意思了,目前为止只穿过常服,干什么都是常服,而且样式是最简单的汉代男子常服,只是颜色是暗黄或者暗黑(先秦服黑,汉文帝以后服黄)腰带是玉带,外套深衣大氅,剧里所有亲王级别的人物都有各种改良的深衣大氅,郡主那件外套应该也算,然而古代女子一般都是不能穿大氅的,不用系腰带的女式长外套,应该只有唐和明的大袖衫和明的褙子了吧,还都不是无袖。
《礼记正义 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韡、绅,搢笏。咸,皆也。縰,韬发者也。总,束发,垂后为饰。拂髦,振去尘著之;总,亦缯为之,以束发之本,而垂馀於髻后以为饰也。 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 
以束发之本,而垂馀於髻后以为饰也,这里可以看出男子的弱冠前发型是没有统一形制,也就是这种半束半披的现象存在,只是前提是弱冠前,不过梅长苏毕竟此时是江湖人士,所以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他耍帅就行了(●'?'●),这里只是纠正下一些人误以为古代男子除幼童外必须束发的观念
我记得有采访说服饰道具都是按汉朝礼制而设置的,看男子的冠帽及佩绶就能看出他们的等级和身份。女子也是。宫中而且剧里的服饰不像其他古装剧一样颜色花哨。越是上位者服饰颜色越深,只有皇帝的服饰是纯黑。这点完全符合西汉的特点,而皇子和皇帝带的汉代冠也证明是按西汉时期的礼制。(秦及西汉在冠下加一带状的頍与冠缨相连,结于颌下,至东汉则先以巾帻包头,而后加冠,这在秦代是地位较高的人才能如此装束的。)
这张图是用来比照上面图中太子的禁步,其规格不是一般人可以适用
禁步是古代的一种饰品。将各种不同形状玉佩,以彩线穿组合成一串系在腰间,最初用于压住裙摆。佩戴行步之时,发出的声音缓急有度,轻重得当。如果节奏杂乱,会被认为是失礼,古人对此是十分注重的。贾谊《新书·容经》有云:“古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

这张图是陶案,高度适中,这算是由低矮形家具逐渐向高形家具过渡的一个表现吧。类比上图皇帝用的那个东西吧
一般宫女和女官的区别,蓝衣服这个加冠了,我记得后宫的女官才有这个权力
他的身份是一方王爷,身份原因很明显左边图为一条龙纹,还是四爪金龙,因为皇帝才能用五爪龙,藩王要少一爪
————————————一些乱入的科普知识
有人提到这里月饼这个词朝代问题,月饼在很久以前就有,但是确定月饼名称是在唐朝,之前有叫胡饼还有一些其他名字
玉米炒红萝卜丁炒豌豆这道菜,玉米明朝晚期引入中国。胡萝卜13世纪。豌豆早一些,汉朝
根据推测这可能是他们的午饭……
第二张图很明显是凤冠,很符合人物身份,然后注意下口红这个细节 
皇后的口红颜色是正红,代表正宫正妻,贵妃的口红颜色是玫红,代表妃妾侧室
这里一共三张图,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都来自琅琊榜,初看只是精细或许很难想太多,但是对比第三张图就见高下了,第三张图的灯笼样式来自天朝建国时日本设计家为天安门墙上设计出来,取材于我国古代和日式风格的作品,其实与我国古代花灯灯笼没有直接关系,很多电视剧里面瞎搞就随便做成点缀了,这里不举例子,实在太多
重点已经全部标出,论处女座导演的用心之处(●'?'●)身份不同材质不同,没有一点点马虎
螺黛又叫" 螺子黛 "。是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螺子黛出波斯国 ,每颗值十金。 欧阳修《阮郎归》词之五:"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后引申为蛾眉的代称。
三省六部到隋朝才确立
汉朝及以前,那时候是开裆裤。唐朝时候就是正坐,?坐并行,同时胡坐渐渐传入。南北朝后开始流行胡坐,及宋时,已取正坐而代之。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引进了裤子,唐朝前后引进了椅子.
并且需要一提的是,席地坐不一定就是跪坐(正坐),还可以盘腿坐,古人称胡坐。
很长时间里,胡坐被华夏礼仪看作失礼的表现(胡坐,顾名思义即胡人的坐姿),而跪坐才是华夏古人的标准坐姿。五胡乱华以后,北方为少数民族统治,想来胡坐在中原就“堂而皇之”了。
不久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但不知有无接受与传统汉族礼制紧密相关的跪坐(正坐),至少后来的隋唐由于是汉族政权,应当有所回归。
但隋唐又跟以往的汉族朝代不同,此时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有文化包容力和兼容并蓄的时代,估计已不会象先秦汉魏那样强烈地排斥胡坐了,而是“胡汉”和睦,只不过跪坐(正坐)仍具有传统礼法的地位。
那时的男士盘腿而坐应当不会被人诟病了,但女子估计还不行。
到了五代时期,胡坐就已经相当普遍,虽仍旧是坐“地”,“平面”式起居并无大变,但已为日后在椅子上生活做好了过渡性准备——因为盘腿坐可以看作是居于跪坐和坐椅之间的“折中”形式。
关于孝服的问题,在中国,生老病死都是大事,丧事尤其大。
在我国有“五服”的说法,这是最先起源于周朝的说法。周王把天下分封,王城周围500里内叫甸服,再往外500里叫侯服,再往外500里叫绥服,依次还有要服、荒服,共“五服”,是个区域概念,不同的服交纳不同的税负,享受不同的待遇,。
到了唐宋明清,“五服”就延伸到家庭伦常中来了,是指家中若是有人去世,就把这个人的亲属按和此人的亲疏关系分为“五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在不同的服里面服丧长短不一样。其中斩衰一般是指逝者的子女,服丧时间最长,一般是3年,在这3年里,不能穿好的,不能吃好的,总之要哀痛逝者。在齐衰这个服里面的人服丧时间就短一点,大概一年,大功的人更短,半年,依次类推。
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丧服要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我们看她的丧服,的确是粗麻布,没有缉边,的确是用麻布挽成丧髻
三顾茅庐故事发生在东汉末,词是西晋三国志出师表里
重点看林殊那个玉佩,一般人玉佩都戴着身前(正确的) 而不是现代风格的置于身侧,但是这个林殊例外,我真的很失望( ▼-▼ )突然明白为什么有的演员有潜质但没火起来的原因了。。。

有的地方我还是不确定,暂时更到这里了
————————————————————————
为琅琊榜正名写的一点答案,实在是无法容忍玛丽苏这样的词扣在琅琊榜上面

所有跟帖: 

支持技术分析贴! -lifeisgoodd- 给 lifeisgood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08:15

太棒了!这个也看到,就是不会搬。 -miranda0318- 给 miranda031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30:32

强帖点赞。一点商榷。太皇太后是林殊曾外祖母,霓凰更远,已出五服。两人均不可能服斩衰。皇家丧仪,礼重一等也最多服缌麻,小功。所以剧 -不锈钢碗- 给 不锈钢碗 发送悄悄话 不锈钢碗 的博客首页 (23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33:52

看一个采访说剧组聘了礼仪专家指导。记不太清,好像是礼仪从汉制,服饰采宋代,建筑等师唐朝。 -miranda0318- 给 miranda031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41:04

拍得挺用心的。我开始一直不明白小苏的白turtle neck是怎么回事,按说古时候没这种式样,今天突然恍然大悟 -不锈钢碗- 给 不锈钢碗 发送悄悄话 不锈钢碗 的博客首页 (502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46:15

同不喜欢般弱的领子。 -miranda0318- 给 miranda031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03:07

我一直以为要遮疤痕,后来郡主扯了一痛也没看见啥:) -applaud- 给 applau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08:33

是不是袖口那儿收的那件,违不违和不知道,,我还觉得挺好看的,也想给自己做一件呢。。。 -lifeisgoodd- 给 lifeisgoodd 发送悄悄话 (169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25:24

哈哈碗碗你太博学了,我只是觉得这些服饰都好美,要是流下来多好! -我爱果果- 给 我爱果果 发送悄悄话 我爱果果 的博客首页 (74 bytes) () 10/05/2015 postreply 05:59:29

这种制作精良的古装剧完全可以逆袭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文化。服装和故事都比日本大河剧强多了。 -闲看庭前- 给 闲看庭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38:52

刚看到的林殊(胡歌)武将版画图, 很帅,官网还没来及转呢, 喜欢琅琊榜的进来看。 -zhenren- 给 zhenren 发送悄悄话 (203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1:44:48

Wow, 帅!可是有点不像,尤其是下巴那里。 -miranda0318- 给 miranda031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04:52

锥子脸,像女的。 -闲看庭前- 给 闲看庭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36:01

病怏怏的,眼神怯懦。演个赵括吧。 -评论员123- 给 评论员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55:46

能打仗的爷们应该长这样才有点说服力 -评论员123- 给 评论员123 发送悄悄话 (87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58:54

文武双全的儒家后人,和威武雄壮的跑马的汉子当然不同。 -zhenren- 给 zhenr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3:01:33

请问儒家出过什么有名的武将?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古强大的王朝都是采用的外儒内法,儒家经典只是用来给百姓洗脑用的。 -评论员123- 给 评论员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3:05:04

当然出过。岳飞,于谦,袁崇焕……随便举几个 -不锈钢碗- 给 不锈钢碗 发送悄悄话 不锈钢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3:11:58

于谦和袁崇焕因为是进士出身,算是儒生,虽然当年科举只是进入官场的一个途径,未必代表本人信奉儒教。岳飞是行伍出身,没有参加过科举考 -评论员123- 给 评论员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3:23:27

听过儒将袁崇焕的名言么?“掉哪妈,顶硬上!“懂广东话的同学可以帮忙翻译一下,信息量很大。LOL -评论员123- 给 评论员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3:28:28

你去看剧吧。真心推荐。 这是画的,画毕竟没有剧里那么有神韵。 -zhenren- 给 zhenr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59:12

三重衣褶真赞!据说剧组的戏服都是用贡缎及仿真丝,看来这个是仿真丝? -miranda0318- 给 miranda031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08:27

我眼力不错,得意ing -applaud- 给 applau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09:26

童路肩上白麻绳为啥?方便捆菜?被吊起来? -applaud- 给 applau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15:45

我猜可能是类似日本劳动妇女肩上系的那种带子(电视剧阿信里面有,日语叫襷)。是把袖子塞在里面方便干活的。当然捆菜用起来也很顺手 -不锈钢碗- 给 不锈钢碗 发送悄悄话 不锈钢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4/2015 postreply 22:28:34

我觉得染色的大毛领是现代的感觉,古代应只有动物皮毛。 -April5- 给 April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5/2015 postreply 07:35:46

怎么没说中国什么时候才开始种植棉花呀?还棉布呢,,,哎 -军大衣- 给 军大衣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22:34:10

皇帝常服崇玄应该是汉朝,但是女装服饰多来自敦煌壁画,时代从五代到晚唐都有 -军大衣- 给 军大衣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9/2015 postreply 22:47: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