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1442690563/5203133112258599
生万物热度差不多过了,又有好多朋友一直在问我(甚至还有微信找白兔点我名的,笑死)我就来浅谈一下我的看法把。
1.大家都关注的阶级属性问题,其实原著本身内核就有的,落实到剧本就更加放大了。
小说的内核,本身就是把美式价值观,套用到了中国关键时期的社会。做了一部披着中国外衣的《飘》。
然而,斯嘉丽作为美国地主后代的代表,对土地的渴望,其实是“掠夺”性的。所以她更在意的是,如何用土地来获取更多资源。
而中国许多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其实是对“生命”的渴望,所以,网上大家经常玩的“老中爱种地”的梗,更强调的是“种地”。
斯嘉丽强调的是“土地”,对比就很能看明白差别,一个“种”字,其实代表的是老中人对于“劳动”本身的肯定和骄傲。
老中人对于看到“粮食蓬勃生长”是有种朴素的向往和爱好的,像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很有意思。我观察我身边很多中国人,不论是自我定位为什么阶级,对于“金灿灿的麦浪”式样的画面,都有这个非常本源而朴素的爱。
这两种价值观,中美是有挺大差别的,一个偏重于“占有和繁殖”,一个偏重于“劳动和生命”。但原著其实就有点混为一谈了。
2.抛开意识形态来说,剧集创作本身是考究而工整的,加上题材加成,很多朋友最开始的“喜欢和感兴趣”都是合理的。
就像八佰当年也票房不错一样,大家一时的热烈反应,其实是关键时期节点上出现的题材带来的加成。
就像八佰当年出现的节点,大家想看抗战题材,市面上又没有认真做的抗战题材电影,这时候出现一部起码制作相对精良的八佰,肯定能最大程度吸收这部分想看抗战电影的观众的“第一张票”。
生万物遇到的情况就是这样,目前的长剧集领域,大家看多了矫情的、小资的、不接地气的都市剧,突然看到一部看上去认真做了的农村、现实主义题材,一时之间当然一拥而上。但也像八佰一样,看着看着,大家就会觉得不对劲了……
3.我之前没说的原因,就是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这类现实主义题材出现,所以,这部即使有这些问题,我也不想在开播热度最高的时候说。现在热度差不多过了,也不会太影响这个题材了,我就可以说了。
我对第一点持保留态度,第二同意。作者提到了原著,我没看过【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