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职能部门是工资减半每人上半个月, 生产部门分车间处理, 比如生产纱锭的车间被私企老板承包, 私企老板留下年轻有技术的, 其他的下岗, 纺织车间机器卖给乡镇企业, 有些设备当废铜烂铁卖了。下岗的纺织工人没有技术很难找工作, 有点钱的倒卖布匹, 没钱的当营业员( 有个女工卖服装, 为了多挣一点钱,一个人从早上开门干到晚上关门, 后来猝死了),有个厂 团支部书记离婚一人带个孩子,为挣钱做小姐了,厂里下岗女工做小姐也不止这一例, 技术科有能力的下乡给乡镇企业做指导了。总之下岗工人过的相当辛苦,下岗是先有风声然后分几次宣布下岗名单不会像电视剧里那么突然的。
纺织厂亏损的外在原因是89年以后外贸订单大大缩减, 私营企业兴起(假冒伪劣开始进入市场),内销拖欠货款(三角债严重, 电视剧里说销售科长追讨的应该是货款不是贷款),
内部的问题是设备陈旧很多还是50年代或60年代初的。 解放以后这些国企每年都把利润上交了,没有资金更新设备, 比如纺织车间是速度慢人工换梭的有梭织机, 你再怎么技术改造也提高不了多少效率, 还有电视里说的染色问题, 当时是德国的染料最好, 不是你技术改造就能办到的 , 因为那时国内的染色设备不行。
其次就是 退休职工问题, 一个在职工人要养活1.5个退休工人, 不只是退休金, 大头是医药费,是工资的一两倍, 小医院和药房为了挣钱, 几毛钱的药都能过度包装开到几十, 你能开到茶具,锅等等, 不少企业就是这样被拖垮的。
很多人赞扬朱镕基的国企改革, 在我眼里是最差的总理, 企业倒闭以后退休工人去统筹国家管了, 那为什么国家不能提前先解决退休职工问题,以 减轻企业负担,让国企跟私企竞争? 国企的工人一点也不偷懒,那时的工资已经跟产量质量挂钩了, 我干过国企,私企,外企,国企的管理制度是最完善的, 最后国企被以极其廉价不用负担债务的形式卖给了有关系的个人,中间的官商勾结, 大规模的贪腐就是那时开始的, 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不可想象。 勤劳的下岗工人是被严重的牺牲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