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听的“百家讲坛”

不记得最早是怎么知道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的,大概是听家里人说的吧。这几年看到百家讲坛youtube ,有的还有超长合集的youtube, 就看看题目,找感兴趣的听听。

因为从小喜欢历史,我就先听了王立群教授读《史记》系列里的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宋太宗 还有方志远教授讲的大明嘉靖往事 “万历兴亡录国史通鉴系列,及王阳明 和已故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我非常喜欢这些老教授的讲解, 真是受益良多。这些为人师表的老学者,博学,严谨,谦逊,让人尊敬。曾教授讲课风趣,浅显易懂而讲出《易经》的大智慧。方教授曾说电视台让他练练普通话,但他不标准的普通话却一点不影响我对他讲的课的喜爱,尤其是国史通鉴系列,从第一部远古时代到明清时代(中),我完整的听了两遍,而象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英雄和能人志士辈出的乱世,我听了不止两遍。

这几年还听了丁万明教授讲的《资治通鉴》系列,于赓哲教授讲的 “大唐开国开元盛世 “大唐英雄传,还有康震教授的唐宋八大家,和傅小凡教授的大明疑案。我从小没少听评书,象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传” 都听过多遍。教授们根据史料的讲解,让我对一些人物和事件有了新的了解。我曾听过其他人讲《资治通鉴》, 但还是比较喜欢丁教授的讲课风格,所以就一直听下来了。康教授和于教授讲课抑扬顿挫,比较生动,听起来很舒服。傅教授讲课一板一眼,风格独特。

再有就是听了蒋海松教授的《西游记》的情法理 《西游记》这部书我没有看过,但80年代拍的电视剧《西游记》倒是看了不少遍。听蒋教授从法学家的角度讲解一些《西游记》的人物和场景,确实是涨了不少知识。还听了一些翟双庆教授讲的《黄帝内经》系列。翟教授一口京腔,听起来非常的清晰。《红楼梦》 的讲解也一直是我所关注的,田崇雪教授的品读红楼小人物和蔡丹君副教授的红楼名场面,我也听了,都非常好。

最近又重新听了康震教授讲的唐宋八大家” 之首韩愈。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我对韩愈大文学家和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的以继承秦汉散文传统,反对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的古文运动有一点了解,而对他作为思想家道济天下之溺,没什么了解。这次再听康教授的讲解来重温韩愈的经历并着重了解他作为思想家的一面。韩愈幼年失去双亲,跟着哥嫂生活。少年时哥哥去世,嫂嫂抚养他长大。在24岁时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之后参加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没有考上,所以其后十几年仕途不顺。 尽管仕途不顺,但韩愈在文坛及弘扬儒学的影响力却是越来越大。 中兴之主唐宪宗在位期间,君明相贤,40多岁的韩愈才得到一些重用。但他却在51岁时因为反对皇帝奉迎佛骨上论佛骨表,激怒皇帝,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做刺史(今广东潮州)。我这次仔细阅读了 “论佛骨表和注解,对韩愈的这篇著名的反佛文章有了一些了解。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 时,他却敢说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显示其超人的胆识。韩愈在潮州任上不到一年,就遇大赦,改任袁州刺史(今江西宜春)。唐穆宗继位后,52岁的韩愈被召回长安,得到进一步重用,直到57岁在长安病逝。韩愈一生大力提倡儒学,为儒学争取统治地位。他的主张极大的提高了孟子的地位,被称为是开宋明理学的先声之人 ”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列了16位应运而生的大仁之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韩愈正是上承孔子,孟子和董仲舒,下启两宋时代理学的奠基人及集大成者之人。《红楼梦》把这些儒家的圣贤,传承者和代表人物与古时六位圣君及对西周的建立和巩固做出杰出贡献的周公召公并列,称为大仁之人 这样看来,对大车轱辘所说的《红楼梦》的作者或创造团队是忠于儒学的汉家文人的说法,我非常认同。我曾看过方志远教授和一位他称之为小友的人一起做的视频,小友问他,说有人解读《红楼梦》是一部隐写的明清易代的亡国史,对此方教授怎么看。我记得方教授回答的大意是《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倒没必要过分解读。百余年来,官方和民间研究《红楼梦》,是见仁见智。作为普通红迷,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自己觉得看懂了,清楚了,就行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