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二则

来源: 姚顺 2024-06-19 04:15: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213 bytes)

 

 

读宋人笔记,见到合适的,就抄点。累了,滑抖音,滑论坛。来了有感。

 

宋人记下的,抖音里没有,也不大可能有。论坛里的,抖音里全有,而且比它们好多了。

 

有道意识形态,即意识倒进模子里,而后批量生产出来的“我以为”。举例:中美谁强大?中华文明为什么不断? 

 

意识形态的统治,不是因为没有个人意识,而是因为个人想来想去,还是模子里倒出来的产品。所以,常常,并不是意识形态刻意去统治,而是许多人不去粉,就没得想。

 

譬如,中国文学的美感,魏晋以降至今,去掉“一方水土一方人”和“到了澡堂里都一个样”,还剩下什么?而中国人做文学,离开了这重美感,还有别的吗?

 

譬如,中国古代思想,在初高中数理化面前,算得上理性思考吗?但就是在扯“最后,还是要回归中华文明”。这不是思想,观点,而是活回头了,跌进了识字班。

 

近年来的经历,遇上不少科学上的硕博,人文上的高小。鲁迅说的,将读书和实际的人生分离,确确实实地存在。书不呆,是呆子把书读呆了,成了书呆子。

 

学科技时,他们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他们说人文了,开口却“人类思简史论”“希腊文明存在吗?”“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现代经济史”。这不是犯二吗?知识真“爆炸”啦?都给轰趴成这样了?明明就是一群用谷歌,AI 武装到牙齿的智能人。

 

于是放下手机,离开论坛,打开宋人笔记。

 

 

 

 

屈原是不入世的,他不与渔人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干嘛吧!”的三观妥协;司马迁的史记忍辱,但不骑墙;胡笳十八拍,苦就是苦,恨就是恨,分明得很;秦汉以前的文章,血性为主,美感亮剑。

 

魏晋转弱。明显的特征:为弱找藉口。虽不乏个性,但终究难免狡辩之嫌。最要命的,是中国文章的审美格局和天花板由此定格:潇洒,洒脱,将一切看开,将一切不当真。

 

李白,半仙半道士。他的浪漫有另一种平躺的意味;李商隐,愁到极处是开脱,开脱不了两手一摊:有什么办法?杜甫,愁吃愁喝,但一转身就“漫卷诗书喜欲狂”了,眼前和心里很分离的。都说他是“诗史”,可天下哪有历史是有诗意的?读杜诗,常常有写写玩,放下笔,该干嘛干嘛的感受。

 

宋元明清的文章,一路潇洒,将一切不当真。那本《红楼梦》,道士开头,道士结尾,来人间胡吹一通后,去也。《儒林外史》《目睹…之怪现状》《三言两拍》等,落尾,都羽化而登仙去了。

 

有个领会,中国的诗词,无不带有这重“开心就好”的甩味道。所以民间不叫“写诗词”“做文章”而称为“编诗”“耍笔杆子的”。所以鲁迅才说,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总之,中国文章诗词的美感,就像中国水墨画里的山水楼宇,你就吹吧!信它个鬼!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几个 ABC 在我家住几天, 发现他们房间的床头柜上有非小说类的书, 不由感慨, 有读书习惯的人, 精神世界丰富. 抖音 -铃兰听风- 给 铃兰听风 发送悄悄话 铃兰听风 的博客首页 (247 bytes) () 06/19/2024 postreply 08:20:23

一个人有人文素养挺 powerful 的, 体现在启发和开阔科研的思维, 近似将军与士兵的分别, -铃兰听风- 给 铃兰听风 发送悄悄话 铃兰听风 的博客首页 (182 bytes) () 06/19/2024 postreply 08:23: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