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无疆
在罗马人崛起之前,地中海被两大神仙一分为二,东部海面被希腊人统治着,西部海面被迦太基人统治着。为了争夺地盘,两大神仙经常打架。
二千多年前的地中海里,除了鱼虾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宝贝,值得这两大神仙争夺“海洋霸权”?我想了几十年,也没想明白。
为了争夺捕鱼权?那绝对是瞎说。那年代,直到100多年前,人类用尽吃奶的力气,捕鱼的速度,也赶不上鱼虾的繁殖速度。
据说,地中海文明区的“区史”,就是争夺海上贸易权,即争夺海洋贸易线路的战争史。因此,地中海文明史就是“商业文明史”。
据现行的西方史,自古以来,地中海里商贸活动十分热闹。古希腊、迦太基人都是“海上的马车夫”,专门开着船穿梭于地中海做生意,于是,希腊人、迦太基人都富起来了。
那么,希腊人、迦太基人都不种地,吃什么呢?
答案是:埃及人种地,埃及粮食多多。
翻阅西方古代史,在地中海沿岸,唯独埃及人是农民,所以,大家都吃来自埃及的粮食。至于2000多年前的尼罗河三角洲有多大,古埃及的粮食,够不够地中海文明区的人吃?在专家们看来,那是古埃及人的事情,与西方史无关,总之,没人关心这吃饭的事情。
问题是,地中海商业文明圈存在的前提,还不仅仅是有没有粮食吃的问题。
一、13世纪以前的欧洲人,不能横渡地中海
地中海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东西共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800公里,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处5121米。
由于地中海面积太大了,在13世纪以前(即中国的宋末、元初以前),欧洲人从来不敢横渡地中海,前往位于对岸的目的地。
船一旦进入远离陆地的深海区,除了风浪大等因素,十之八九会出现严重偏离航向的问题。不仅不可能抵达目的地,而且,出去了别想回来!
因此,欧洲人的船只,一直是沿着看得见大陆的海岸线,小心翼翼地航行。
直到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传到欧洲后,欧洲人才开始横渡地中海。当然,还要加上从中国传过来的尾舵、水密舱等技术。
没有罗盘,不知道方向;没有尾舵,难以调整航向;没有水密舱,船舱一有窟窿船就会沉入大海。
直到中世纪晚期,欧洲“海洋文明”的水平,低到超出人们的想象!
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引霍尔狄奇《印度的大门》文字说:
“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出现了一类新的探险家……我们的‘海军司令’(Admiral)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海上司令’‘Al-mir-ul-bahr’的来源以外,或者我们的‘船舶’(Barge)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战舰’(Barija)的来源外,还有什么来源呢?”
原来,欧洲的船舶、海军司令这样最基本的词汇,都是从阿拉伯文字复制过去的!
换句话说,此前,在欧洲,就没有船舶、海军司令这样的词汇!
再换句话: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欧洲人就不知道“船舶”、“ 海军司令”。
再换句话说,毫无疑问,最早,在公元七世纪以后,即中国唐代以后,欧洲才诞生“船舶”这样的词汇!
既然如此,再谈古希腊、罗马的三层桨船、海洋文明,就没有意义了。
就在凯撒大帝与埃及艳后的热恋中,埃及艳后送给了罗马帝国一个重大礼物:欧洲的历法----儒略历,西方史的时间也诞生了。
不过,科学告诉我们:凯撒大帝与埃及艳后谈情说爱的地方,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亚历山大里亚,当时还是茫茫大海。
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