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车就认识到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事实上他确实把住了时代的脉搏,深刻了解到当时底层民众的需求,上层精英的向往,并且可以适时调整,所以才能革命成功。而其对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广泛和深入的工作,是得民心的重要因素。然而毛之后的领导似乎在人心方面很难再达到毛的水平,对内的政治思想工作,越来越难以服人,却看不到什么改变的迹象。对外几十年的宣传,仍然在世界舆论领域没有一席之地,毫无建树。
能把局势看清楚的确实很少
所有跟帖:
•
没错。毛既重视枪杆子,也重视笔杆子。那时共产党确实聚集了一大批左翼文化人,这些人在文化届属于一流人才。
-为人父-
♂
(93 bytes)
()
05/29/2024 postreply
15:57:48
•
安稳舒适环境里,劣币逐良币,民心趋利耳。-:)
-有言-
♂
(0 bytes)
()
05/29/2024 postreply
16: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