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兄,我是这样看的

1949年中国人口5.4亿,1979年人口9.7亿,增长了80%。

耕地从16亿亩增长到22亿亩,增长了37.5%。

1。耕地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

2。1949年前本来就吃不饱肚子。

3。一部分粮食作为工业原料,一部分耕地生产经济作物或者工业原料。

4。生产力低,科技,工业都不发达,使得粮食产量低。

 

为什么1980年以后逐渐能吃饱了呢?

1。释放出库存战备粮。

2。1973年开始的四三引进计划引进13套大化肥已经建成投产,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4套大化纤增加了衣物,省下了一部分种棉花的耕地。

3。根治黄淮海河和全国几千条河流,修建100多万座水库,其中大型中型水库8.6万座,引水渠220万公里,水浇地8亿亩,这些开始起作用了,使得粮食产量过黄河(400斤),跨长江(800斤),江淮600斤成为可能。

4。农业科研

中国农科院是副部级单位,院内各所是司局级,各省农科院是正司局级,所属各所是正处级。这比工业部的研究院高半级(国防科工委除外),说明重视农业, 出现了大量成果,比如袁隆平杂交水稻, 张锦熙抗病小麦,晋杂5号高粱等。

5。工业发展了,机械化,化肥,农药等。

6。国家富裕了,进口副粮。

7。机械化养猪,养鸡,水产养殖,水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