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发展是越来越脱离实用书写的。

回答: 看了视频姚顺2024-03-27 14:38:25

比如近代开始用羊毫,大多是为了追求某种书写效果而且主要是大字的书写效果。晋唐的硬毫尖峰笔才更适合写小字。阮大仁说过,到了明朝,房子越来越高大,才产生对悬壁大条幅字的需求。就像你说的,字越大,越需要捻管以外的控笔技术。国内的孟繁禧说他只在不捻管笔锋就收拢不了的情况下使用捻管手法。

这位谢老师算是书写动作比较大的。我今天也看了些陈忠建的视频,陈出侧锋甚至偏锋的频度明显比谢高,部分原因我觉得就是谢通过更多更大的动作保证中锋行笔。

所有跟帖: 

如果捻管只是为了保证中锋,则转腕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stonebench- 给 stonebench 发送悄悄话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页 (161 bytes) () 03/28/2024 postreply 07:03:32

加州的阮大仁似乎说过捻管就是中锋。 -Dayoufan- 给 Dayoufan 发送悄悄话 Dayoufan 的博客首页 (837 bytes) () 03/28/2024 postreply 10:33: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