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七)
一
吴念真的散文小说读了几篇,觉得,这人知道文章在哪儿,老辈人称为有文眼。
二
小女孩妈与小女孩订了碗汤面,可端上来时,小女孩说不要吃。那妈就说,她总挑嘴,长得苗条。不像我,什么都吃,长得这么胖。其实她只比正好胖一点点。心这么宽这么好,知道的,谁会太在意胖瘦呢?
三
常被老板骂得抹眼泪。她一边跟他说着,一边去取架子上的东西。
“帮我拿着盒子。”
她伸手,差一点够不到:“你帮我把纸箱挪挪”。
刚挪好。“你把小刀拿过来…”
他转身走了。
四
菜在锅里闷着,定时十分钟。会抄一首短令或七绝。往往,特别专心,静心,也往往写出想不到的地方。
五
山路,冻得嘎嘎的。走在里面,却一点都不冷,脚底给按摩得能发电似的。枝杆稀疏,露出远处的道路房子。树也沒摇摆,可风声,呼呼的。看得见这些,总在看这些,真好。
六
“这条路,几个月前就开始修了”。“放在中国,几个月,比这还大的广场早完工了。”
每闻,就会想起一个上岁数的人的话:“过日子,干嘛那么快?”
中听。
倒也是,看看周围的盖小区,运河疏通,架设管道,都悠悠的。
看惯了。听到大陆“几年不回去,又变了”,竟会觉得,那有什么好呢?
七
“古希腊三大悲剧的水平真高。”
一个小留回应:“首先他们有经济基础了。…..”
“战争时期唉,街上的人穿戴,仍是有模有样的。”
小留回应:“他们物质丰富。”
天,聊得死定定的。
八
“恐怕也是巧合。前几天沒吃Q10,就会心脏乱跳。后来,一吃就好了。巧,也不能这么巧吧?”
这不是Q10的绝好广告词吗?
九
丈夫常年重病,她殷殷不减,十几年间钻头觅缝地找改善的方法。说她不易的,听起来近;说感谢她的,觉得公家话说错了地方。
十
不信“你转发的链接,就是你”。但信,“你转发的链接,见到你的影子”。微信的这个功能,信九成,还信,另一成也只会错一半不到。
喜欢这样记。一个学艺术的读了几回说,你在写你的全景。觉得秘方被觑。接着就自问:还需要这样地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