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金庸(上):金庸连城,剑走古龙(2)

(原创:灵隐士)

连载链接:

(1)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46892.html

赏析金庸(上):金庸连城,剑走古龙(2)

      俺的问题虽然有点闲,但是是基于自己认知理念在内心所产生的真实反映。因为。。。这味道咂吧起来确实不太金庸,不像嘛。毕竟他的那些武侠书籍俺都读得七七八八,也做过不少笔记,写过心得读后感。

      不过闭上眼睛缓缓神,手指头揉一揉太阳穴,让那些片段在脑袋里回回炉乱炖一下,然后让思绪随风飘散梳理几把,等一切有点眉目,清晰了,再睁开双眼,仔细按着头绪挺刚挈领,嘴上再砸吧砸吧,有了!这一回又感觉挺像金庸。

      比如说《连城诀》在构思创作方面挺有一些新意,也注入了作者对人生理念的思考。在构思创作方面,笑书神侠金老师尝试了从古典唐诗之中寻找灵感,化《唐诗选辑》为一套《连城剑谱》,充分利用谐音造成了诙谐怪异的效果——比如那个名字霸道粗浅的《躺尸剑法》其实是《唐诗剑法》的谐音,哈哈,调皮了。还有一招极为怪异的“别来骗假肢,鬼到有蠢话”,故弄玄虚,疯人疯语的,其实对应的是杜甫杜子美之《春归》,“别来频甲子,归到又春华”。而另一招威风八面的“扮野龙上刺,装野虎下跨”,既文理不通,又颠三倒四的,实际上不过是小杜杜牧的“半夜龙骧去,中原虎穴空。”嘿嘿,你瞧,就算正经人,金大侠,这次其实也挺无厘头的,爱玩儿,用文字去玩。

      这种以唐诗为剑招的创意马不停蹄的忧伤,在两年之后得以发扬光大。1965年的《侠客行》之中,李太白的一首《侠客行》成为独步天下,众人争相演练,却无法参透玄机的武功秘籍。而利用谐音制造出诙谐气氛的特色也成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在1967年的《笑傲江湖》,1969年的《鹿鼎记》中多次继续强化使用,制造轻松效果。比如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曾经易容成军官,故意装疯卖傻利用地方话谐音口吐芬芳。而《鹿鼎记》之中康熙大帝口中吟诵“尧舜禹汤”,站在一边的韦爵爷小宝却将之理解成“鸟生鱼汤”。别怪韦爵爷,人家扬州妓院长大的,不读书,对吃的天生敏感。除了引入唐诗之外,金大侠同时还广开思路,无问东西,拿来主义,颇有新意地把西方密码学的概念引入到古典小说创作之中,让《连城诀》中的一串数字成为密码,变成一把钥匙,用于开启一座价值连城的秘密宝藏。嘿嘿,把高科技融入武侠小说,这一招挺新鲜,厉害了我的哥。

      所以说身为武侠人士也要有一些数学的素养和知识,别不识阿拉伯数字。那可不只是丢人,还找不到宝藏。

      等等,这《连城诀》怎么有些地方感觉似曾相识?没错,《连城诀》在金庸的作品之中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颇有渊源,读完之后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受——总觉得勾了点什么。如果回顾一下金庸一生的创作历程,整体连线一下,就会发现《连城诀》有着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狄云与丁典之间亦师亦友之情,似乎有着七年之前,1956年《碧血剑》中袁承志与金蛇郎君的影子,但是相比而言《连城诀》更有兄弟之间的烈酒味道,更曲折,更动人,更有悬念。丁典与凌霜华之间爱情之纯真纯粹,比起金蛇郎君与温仪之间那种掺杂着同情,掺杂着替父辈抵消罪孽的爱,更加让人伤感伤痛。而狄云与师妹戚芳之间,丁典与凌霜华之父凌退思的故事脉络与引线,明显影响到了四年之后,1967年的《笑傲江湖》。令狐冲和岳灵珊这一对分明就是狄云和戚芳的一脉延续,而凌退思的阴险风范明显对应着岳不群,当然岳不群更加文雅一些,虚伪一些,挺会装——这一点却是掺杂了《连城诀》中狄云师傅戚长发一半的性格特征。甚至配角血刀老祖的刻画,狄云的半个师傅,也有一半是田伯光(好色,爱胡说八道),一半是任我行(机谋善变,心狠手辣)的性格。

      你看你看《连城诀》的脸,是不是挺有来头的?前世的因是《碧血剑》,来生的缘(这歌唱起来效果更好)则是《笑傲江湖》。类似情节一脉单传下去。这三部合起来其实是一个系列,不同之处,或者进化的方向在于《连城诀》抛下了《碧血剑》之中父仇如山的沉重(儒家的执着),而《笑傲江湖》继续向前,倡导以简单,纯真为美的出世洒脱(道家的逍遥)。这是那些年金老爷子内心变化的反应。这种转变可以用同一年所创作,稍微略早的《天龙八部》加以验证。《天龙八部》之中,慕容复,乔峰是目标执着的代名词(儒家理念),而段誉,虚竹则是随遇而安的代表(前者由道入佛,后者由佛人道。)。

      扯得太远喽。既然上面已经认证《连城诀》挺金庸的,那么还是干点正事,接着去分析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他要在《连城诀》里突然这么暗黑一下子,拔剑走了偏锋。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非妖即孽。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或者隐情呢?

      如果想随便搪塞一下,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老金他一拍脑门突发奇想就有了。这个解释属于万能钥匙一把,不太能让人信服。

      不太像。要知道那一年金大侠39岁,不再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两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大作《倚天屠龙记》,个人的想法那是非常成熟,创作的思路也是非常缜密。加上他本身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性子不偏激,不爱纵情发泄,从不手起刀落快意恩仇,或者家里杀鸡杀鱼的。与其要说他突发奇想,不如说是还没有找到那个真实的动机。咱不能不负责任下结论。

      魔鬼总是藏在细节里。别灰心丧气,咱继续爬上挖掘机,往下,不,往前开挖吧。

所有跟帖: 

金庸的小说读研的时候都看过,现在记不清了。当时读的废寝忘食的,很开心。:)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9:31:51

只读过一部:书剑恩仇录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39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22:07:44

这是在当侦探:) -snowandlotus- 给 snowandlotus 发送悄悄话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9/2024 postreply 17:16: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