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彪叛逃(1971年九月十三日)后,据一些当事人回忆,事件对老毛精神层面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加之毛年事已高,谁来接班的问题变得紧迫起来。1973年老毛找老邓商谈,在谈到毛的爱将们在各地方做“军头”的时间颇长,这些地方势力有可能影响中央政局。邓给毛出主意,对调,让八大军区司令各自仅带贴身警卫秘书走人履新。如李德生(北京军区)对调陈锡联(沈阳军区);南京军区许世友与广州军区丁盛对换等。
十二月,政治局在老毛书房召开扩大会议,当面宣布军区司令对调命令。这时,老毛差王洪文点名,意图试探王洪文能否压得住这些军头们。王不知深浅,点名就喊:许世友!只见许世友不理不睬,王洪文又喊,仍不理。冷场。老周(恩来)见此,遂起身替代王洪文点将打破僵局。
虽然这只是陈年往事,但此事件影响极其深远。因为此后,老毛自知支持他文革路线的人不多,所以他不得不挑选了“中间派”的华国锋接班。这就酿成在老毛去世不久,“四人帮”被抓的局面。所以,这一事件不光影响了王洪文的仕途,影响了他的个人命运,也影响了中国的国运。根据受林彪事件牵连而被关押的林的“死党”的回忆,王洪文在狱中曾有反抗,因而被上酷刑。王大约年五十就殁了。
所以王洪文如何破解“点将”形成的困局,对王洪文可谓是生命的代价。
那王该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呢?作为文革新贵,面对老毛的宠臣们,是复演当年孙武斩吴王的两个宠妃的宫廷剧?还是重绎当年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指挥(《三国演义》),刘备(老毛)不得不出头以死相逼的故事呢?而王洪文有没有你不听命令,军中无戏言,拉出去毙了!或者不听话,至少关禁闭的勇气呢?
王洪文大约是不敢造次的。
这是因为在一人的独裁体制下,当年的政治氛围是相当诡谲和黑暗的。该怎么处置全凭老毛的个人意志。人人自危且不说,没有人敢讲真话。即便如林副统帅,功高居伟,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去争个长短,后果是不得不亡命天涯,陨落在蒙古草原。原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因受到林彪事件的牵连也被关押。黄的儿子后来写回忆录提到,黄永胜曾拍桌怒骂:“(林彪)跑什么跑?!”可林彪不跑行吗?刘少奇和彭德怀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的。
所以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王洪文必须得找到破解之道,否则一步错步步错,王的小命没了是可以预见的。
中国政治经过邓小平的改革终于变得短暂“清明”起来(二三十年吧)。官员有了任期制,而官员的提拔也有了相对公开的标准(GDP)。这使得官员们有预期,政治场合不再你死我活。
可惜好景不长,中共迎来了习总。现在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习总对官员的选拔就一个标准:“忠不忠于”。政治上可靠就行。可人心隔肚皮呐,这不等于是没有标准,光凭人的一张口吗?另外,习总反贪腐,但也不建立规章制度,抓官员也抓的有点儿人人自危了。并且,习总年事也高了,他也不得不要考虑身后事了。
因此,保不定哪一天,习总也要考察考察你们乐,看你们能不能镇得住秦城内外的上将军们。能镇住,大位可能就是你的。镇不住,那可能也要提头来见乐。
所以说,王洪文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不再是陈谷子烂芝麻的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探讨。并且,还有可能是决定中国未来之命运的大事件呢!嘿嘿。
那么王洪文该如何打破这一困局呢?
既然我开头写,一定有我自己的想法。对吧?那么我先开一个头,抛砖引玉,看看各位有无更好的破局之道吧。
王洪文点将,“许世友”,不回。再喊,仍不回。王洪文乃大声道:今天我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托,点名各军事首长,我刚才略有草率,这是我的过错,我当自我批评。接下来,我将严明纪律,不服从者当做党纪军纪处罚!下面,我重新开始点名!在这里王洪文略作停顿,然后王洪文大声道:今天,我受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委托,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点名在座各位军事首长,按照革命不分先后,职位不分高低和领导先走的原则,每一位服务军职的领导没有一位可以例外,凡叫到名字者均起来,回答:报告。在我说坐下之前,必须保持站立。下面开始:
毛泽东!报告!坐下。
朱德!报告!坐下。
周恩来!报告!坐下。
许世友!报告!坐下。
......
事后毛泽东对着周恩来竖起大拇指,王洪文行!可以接班。毕竟,中共向来是一个比谁的拳头大,谁更狠的团体。
当然,我是希望中国政治能够清明,能够有民主程序,有规则和有预期。如果我们光是说王洪文平民出生,没有读过《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政治上是一个草包,不老辣没有手段,但这也不能够帮助中国走出政治封建和黑暗这一循环。
---- 纯属娱乐,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