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亚入欧,科技发达的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医(汉方医学)。
所谓“汉方”, 就是中医现成的经典方剂,日本人一共筛选了148种成药作为汉方医师用药。但是,日本的汉方药处方有很多限制。首先,有资格开汉方的医师必须是正规的有处方权的西医师,也就是说,在日本,一名合格的西医师经过半年汉方理论学习,就可以有汉方的处方权。只懂中医而没有西医行医执照的人是没有权利开汉方的。其次,汉方只是在148种成药里选择,不能自由配置, “白术两钱红花一两,原配蟋蟀一对煎服”这种“辩症方”是不被允许的。再则,汉方药必须用于医疗行为,即医生要确诊病因病名之后才可以使用汉方。不可以仅仅诊断“阴阳失调,气血两亏,肾虚精亏”,而以调节阴阳,滋阴补气,健脾行气等虚无缥缈的理由处方开药。汉方医生的诊断方式主要用日本自己发明的腹诊,没有脉诊。所有诊断必须要有明确的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如,确诊病人患流感,开麻黄汤,慢性肝炎,开小柴胡汤,消化不良,开六君子汤,普通感冒,开葛根汤。
日本人的思路和现代医学一致:医生不能任意用各种化学成分自己在玻璃瓶里合成药物,医生的用药必须是现有的经过验证有效的药物。一句话,日本的汉方医学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废医验药。
日本先后出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汉方药生产规范》,汉方药制剂的生产按此标准实施。一般汉方药的质量标准中,常规检测项目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崩解时限等以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从原料药材开始一直到成品全程进行检测和监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在日本汉方药的质量标准中还有一项指标是在中国中成药质量标准中几乎没有的,即浸出物含量标准,该标准检测所用的溶剂一般为稀乙醇或95%乙醇。
除常规检测,日本汉方药要求处方中所有药味均需进行薄层鉴别,这需要筛选多种溶剂、展开剂以及显色方法。而在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方面,凡是在日本药局方中明确成分含量标准的药材,在汉方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均需制定含量测定标准,一般要求含量测定的指标不少于3种,且该标准要同时制定上、下限度。日本对汉方制剂质量要求之高,监控之严可见一斑。
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这与其严格的生产质量管控和药品品质有直接的关联。
另外,日本的处方药是买不到的,汉方处方药也是买不到的,中国游客兴高采烈地在日本买的那些“汉方药”都不是处方药,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卖给中国游客的安慰剂。
日本曾经是我们学生,近代反成了先生,我们不妨虚心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